喂孩子,为什么?

作者: 山西优博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6-09-17 14:49 被阅读142次

    吃饭变成一条流水线

    来,再一起吃点儿

    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刚好是家里晚饭快做好的时候。于是,女儿回家的第一个任务就成了——上桌吃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我,吃饭绝对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一家人坐在一起,吧唧着嘴里的美食,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但对于像妮妮一样的宝贝儿,却有点例外,他们不太喜欢一直坐在餐桌上,原因之一是——在幼儿园刚刚吃过一顿。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幼儿园的安排,下午五点是进餐时间。h或许有些早,但是好歹也将饭菜统统灌到了小肚子里。吃完饭,六点放学,到了家,紧接着快七点的时候又要吃!这样的节奏,如果是我,一样会对吃这件事没了兴趣。

    然而,不知是幼儿园的名声向来不好,还是家长们致力于孩子的飞速成长。即使孩子不想吃饭,也逃不过坐在餐桌旁边的命运。“幼儿园能吃多少?”、“他自己能好好吃饭吗?”、“这么长时间肯定饿了!”等等这样的话质疑着幼儿园的管理,更折损着孩子的能力。诸如此类的口号让任何人都无从辩解,因为你不是孩子;即使是孩子,他也不会反驳;即使反驳,对于想一心喂饱孩子的家长,都是浮云。他们的目的就是听见孩子们响亮的打嗝声。


    快,再吃两口

    盛情难却!“听家长的话”战胜了“饱腹感”。坐上椅子的孩子丝毫没有进食的欲望,只是“听话”地坐在那儿,“不听话”地玩玩这,动动那。摆弄一会儿筷子,敲两下桌子,跟妈妈做个鬼脸,“不小心”地碰我一下。全家人的注意力全都被他抓了去。

    当然,奶奶和爷爷的注意力是自投罗网的。坐在她对面的爷爷,用“礼节”约束着她的行为,“不能敲桌子”、“好好吃饭!”、“不要发出声音”……可是,只能把她定格几秒钟,随后又原形毕露。倒是爷爷丢弃了伪装,“我孙女儿真可爱,快多吃点儿。”

    奶奶的碗筷安静地放在那儿。始终端着盛满饭菜的勺子,就像一个为蒸汽机填煤的铲子,等在妮妮的嘴边。嘴里一边念叨着,“快把嘴里的咽了……”一边仔细观察着嘴里是否存在丝毫缝隙。妮妮倒也配合,只是刚咽进去一半食物的口腔又被后续的食物塞得满满当当。“喂-嚼-吞-喂……”仿佛成为了一条飞速运转的流水线。只是,熟练的运转让“嚼”成为流水线上经常被忽略的步骤。

    “妮妮,你自己吃饭吧。”我有些担心孩子积食,希望以此让她轻松片刻。奶奶听明白了我的话,放下了“铲子”,心有不甘地说:“对,自己吃,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吃。”说完,手臂习惯性地向“锅炉”的方向颤抖着……

    流水线被我暂时停止了,妮妮终于捋直了舌头。但好景不长,充耳不闻的奶奶重启了流水线。“她在幼儿园都吃过了。”我继续干预着。但迅速遭到批驳,“幼儿园能吃多点儿?这都过了这么久了。”“那你让她自己吃吧,她在幼儿园都是自己吃。”我幻想着以此缓解。可似乎奶奶不用考虑,已经想好了台词,“自己吃?你看她自己吃吗?就这样,她在幼儿园能自己吃多少?”

    我被说的哑口无言,妮妮倒是还挺开心,这样的流水线占用不了她多少精力。她依旧轻松地玩着筷子、弄着勺子、笑着妻子、像只耗子……能让她偶尔哆嗦一下的,只有爷爷的几句“来,再多吃几口……”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都是“生产线”

    不知流水线运转了多久,也不知道有多少“嚼”的步骤在其中被完全忽略。但显然鼓鼓囊囊的小脸蛋已经再也无法通过缓慢的蠕动稍微瘪下去一些。此时发出的声响,不是“流水线”齿轮的摩擦声,而是“我实在吃不了了”的心声。

    “好了好了,再吃最后一口!”奶奶高兴地笑了,“就得多吃饭,你知道你爸为啥长这么高的吗?”

    一句话,让我明白,原来自己也是一条被“填过煤”的生产线……

    图片来自网络

    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

    这是个可笑的问题,是吗?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身体。可既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你这么激动呢?又是废话?你是他们的亲人。是的,然而,如果一切问题都是由这些看起来“天经地义”的惯性思维引发的,那么你还会觉得这问题可笑吗?

    经历过困难时期的“爷爷奶奶”们,相比改革开放时期出生的我们,更应该有所体会——为什么困难时期,不存在孩子“挑食”或者“暴饮暴食”的问题呢?一方面,客观的条件确实不允许,孩子没有这个机会;另一方面,父母的态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时的父母不会因为一个孩子的挑食大惊小怪,因为食物本就不多,省下的可以喂给其他没吃饱的孩子。

    在那个时代,孩子“暴饮暴食”会让家长忧心忡忡——粮食不够吃;挑食又吸引不了父母的注意,而且还会挨饿。在没有任何“好处”的情况下,问题也就不容易发生了。

    相比之下,今天的孩子“暴饮暴食”和“挑食”的“好处”太多了

    1、如今的家长普遍对孩子报以过高的期望,认为自己的孩子至少要达到和周围孩子同等优秀的标准。学习和其他方面,家长有心无力,帮不上忙。但饮食却是为数不多彻彻底底依赖父母的项目。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不遗余力,将全部热情和责任感都集中在每日三餐上。所以,“多吃一点”既是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更是对自己努力的奖赏。

    在这样的心理下,家长会满心欢喜地看着孩子“多吃几口”。希望让家长高兴的孩子,自然也会十分配合。再加之一些“把这碗饭吃完给你买玩具!”之类的物质奖赏,发展成“暴饮暴食”成为必然。学校里的小胖墩也越来越多。

    图片来自网络

    2、如果抛开对菜肴的喜恶不论,“挑食”对孩子的好处是家长意想不到的。往往在“挑食”孩子的家庭里,这个话题经常被家长提起。不是对着孩子说:“你再挑食,你就长不高了。”之类的大道理;就是向亲朋好友倾诉“这孩子太挑食,可怎么办啊?”的老问题。总之,家长的注意力总能被孩子的“挑食”拨弄得随叫随到。

    这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个好处!哪怕他们从未意识到,无法说出来。但家长的频繁关注和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使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哪怕这在大人眼里是多么的荒谬。另外,家长的强势是否激发了孩子“战斗”的热情呢?你们是否展开了对于吃饭的“战争”呢——你无论如何让她吃进去,而他们的拒绝是否仅仅是因为和你说的不同!

    孩子将“挑食”作为自己的定义,甚至把“挑食”作为和家长进行的游戏。在长时间的强化下,他们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挑食”——这就是父母定义的我!

    如此看来,孩子在为谁吃饭呢?为讨好家长暴饮暴食;为“击败”家长变得挑食。家长们始终不愿相信——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放弃“流水线”作业

    我家的流水线,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不明真相的家长,始终认为“喂孩子吃饭”是自己的职责,甚至会在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感到内疚。而越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态,孩子的饮食就越会暴露严重的问题。或者说,随着孩子的长大,发生问题的将不仅仅是饮食方面。因为家长霸占的不单单是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力,更是体验自己能力的权力,锻炼自立意识的权力。在我看来,家长此时喂的饭,会变成毒害他们未来的药。

    那么该如何解决孩子吃饭的问题呢?

    1、端正态度,真正意识到干预孩子饮食的危害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端正态度,一切行动才能准确有效。这一点之前前文已经谈到,不再赘述。

    2、和孩子一同讨论食谱。

    孩子挑食的家长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不挑食?因为自己买的食材包括烹制的菜肴都是自己喜欢吃的。当然没有自己挑自己的理由。所以,孩子挑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长不曾顾及孩子的喜好。如果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下他们的观点,首先是对孩子的尊重;其次,在孩子心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责任感——自己挑的菜,当然有吃掉它的义务。

    3、让孩子参与到烹饪和进餐的过程中。

    首先,孩子有义务为家庭做贡献;其次,孩子需要通过为家庭做贡献收获自己的价值;最后,如果参与感足够强,会刺激孩子进食的兴趣。

    图片来自网络

    不要说孩子太小,什么都不会做。那只是你觉得他会把事情搞得更糟,让你更麻烦的借口。对于年龄大的孩子,甚至炒菜都没有问题,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拿筷子端碗都可以,哪怕是简单的撕菜叶都是他们做贡献的证明。

    他们会从这些简单的过程中明白做饭的不易,更会增强品尝自己劳动果实的热情。

    4、规定进食时间,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和孩子商量好吃饭的时限,在吃饭过程中,不要强迫孩子吃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盘子里的食物都是大人填满的。超出孩子的食量,只会撑大孩子的胃,让他们成为小胖墩;同时不要勉强孩子吃所有的东西,你的过分关注,只会让孩子因为你一直保持拒绝。

    对于有能力的孩子要让其自己进餐,哪怕吃的会很慢,动作会很生硬,都没有关系。这是他们人生的必经过程,同时也是他们感受自己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家长此时无法抑制帮助他们的冲动,就如前文所说,错误地认为这是自己的任务,此刻虽然能让孩子喂饱,但实际却伤孩子最深!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进食时间结束后,要和善地告诉孩子:“时间已经到了,我需要收拾饭桌了。”然后不要有任何迟疑,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话。你的行动将告诉孩子,你的话是真是假。不要担心孩子会饿坏,

    首先,一顿两顿不吃饿不死人;另外,聪明的孩子会尽快地发现,好好吃饭是保证不饿肚子的唯一方法。

    5、不要准备垃圾食品。

    这里的“准备”包含家长主动的提供。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好好吃饭,会饿着。于是会有意地在家中常备垃圾食品。妮妮有时会有这样的待遇,虽然我比较反感,但是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会偷偷地给予援助。甚至成了维系他们亲密关系的“小秘密”。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这样的行为不仅助长了孩子不好好吃饭的行为,更因为垃圾食品危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说到这,我不仅感慨一句——错误的爱,就是伤害啊!

    6、提供健康的“后备”。

    其实这一条之前并没有想到。上一条的感慨让我突然想起,如果孩子突然感到饥饿,不给点儿东西吃确实不太人道。不过即使是这样,我认为家长还是应该恪守原则——不单独做饭。可以为孩子预备健康的“后备”充饥。比如水果、酸奶之类。既健康,又美味。不过想吃饭?要和全家人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

    7、遵循规律,有病看病。

    很多家长出于这样的担忧喂孩子吃饭——我不喂孩子,他们就不吃饭;不吃饭,就发育不良。

    对于这样的忧虑,我只想说,或许正是因为你的帮助才导致了他们不吃饭——对于在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几乎三餐都是在园中完成。在家中如果养成了需要别人喂才进食的习惯,那么在没人喂的幼儿园,自然会吃不上饭。由此可见,家长往往本末倒置,当局者迷。

    当然,如果孩子的厌食或暴饮暴食是病态。那么当然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另当别论。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如何吃好饭”是个大问题,吃多了不好,吃少了不行。怎样把握这个度?家长左右为难。

    在我看来,不管是“暴饮暴食”、“挑食”等等问题都是应该交给孩子自己解决,家长的参与只会打乱孩子的判断,误导孩子的决定。

    一切方法总结起来无非就是——相信孩子“饿了就会吃,饱了就会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喂孩子,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sm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