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记录本:《一念之转》

听书记录本:《一念之转》

作者: 湲湲 | 来源:发表于2020-10-04 00:08 被阅读0次

四句转念:

1,这是真的吗?

2,你百分之百地确定这是真的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百分之百是真的? 没有一次例外的吗?你怎么知道那是真的呢?)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这样一问,就可以让当事人看清楚坚持这个信念所带来的后果。这个问句附加的两个问句:

a)“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那个想法?“

b)“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毫不焦虑地持有那个想法?“

这两个问句进一步让当事人看清楚坚持这个病毒性信念所带来的后果。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么样的人?"

一一一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Karpman)的戏剧三角模型说明这个原理。卡普曼发现,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会形成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当迫害者伤害受害者时,会有一个拯救者出现。又或者说,当你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时,你会吸引到迫害者和拯救者,以维持这个三角平衡。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这部心理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天的生活中上演,以前你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一一

人们总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大脑的这个特点心理学称为“合理化”。

合理化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指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一一一

合理化通常有如下三种:

1、酸葡萄式: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里的一段故事,对于狐狸来说,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人类也一样,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这种合理化模式称为酸葡萄式;

2、 甜柠檬式: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有时人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当我们无法得到更好的东西时,就会发展出另一种防卫机制,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这种防卫机制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 推卸责任式:此种防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的责任,推给其他人或环境,从而让自己的心灵保持平静。

相关文章

  • 听书记录本:《一念之转》

    四句转念: 1,这是真的吗? 2,你百分之百地确定这是真的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百分之百是真的? 没有一次例外...

  • 听书《一念之转》

    这段时间因工作繁忙的缘故抽不得空来看书,只好选择边工作边听书,这样一来俩者都可以兼顾了。 昨儿在拖地时我听完了一本...

  • 《一念之转》

    《一念之转》第一讲 00:19:22 《一念之转》第二讲 00:20:38 《一念之转》第三讲 00:18:31 ...

  • 2017-06-28

    一念之转

  • 《一念之转》太好读了

    ❥ ྃྃ 听书|《一念之转》 人生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内心的想法 与外在的事实对抗 造成我们痛苦的并不是问...

  • 卢情绪第十八天 - 草稿

    第18天。 今天我们来教大家一个瞬间转化情绪的独门的方法, 就是《新一念之转》。 一念之转。 一念之转里面它有四个...

  • 本周阅读分享

    这周在读这几本书:《张爱玲全集》、《刷新》、《少有人走的路2》、《零极限》、《一念之转》。 其中《一念之转》、《零...

  • 谢谢你,曾拒绝我——在拜伦·凯蒂语录中修炼心智

    国际著名心灵导师,享誉世界的心灵书籍畅销作家,美国著名的“一念之转”(又名“功课”)理论的创始人,著有《一念之转》...

  • 自我肯定6.30

    2019.6.30自我肯定 我早上在线分享了<一念之转>。 1.肯定自己是个对自己要求较完美的人。<一念之转>这本...

  • 停止与“应该”“不应该”对抗

    ——《一念之转》的启示 听心理学导师黄启团老师领读身心灵导师拜伦· 凯蒂的《一念之转》,有较大的启示,去读了原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记录本:《一念之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vg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