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认识的是不全面的自己。
想要了解更全面的自己,我们必须不断地和别人交流,通过别人这块镜子我们才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
那个自己,或许是丑陋的,也或许是高尚的。
但我们必须承认,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只有真的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而不会被自己控制,也就是不会被感性带着自己走。
我曾经也是不认识自己,不,应该说是我不愿承认那个自己。
那个自己是非常懒的,有拖延症的。
每次交报告之前,我都迟迟不敢下笔,明明自己找的资料已经差不多了,但就是不敢开始。
我以为是我害怕写错,害怕不成功,但后来我和朋友交流之后才意识到,其实我仅仅是懒而已。
因为写报告意味着,你要把你查到的所有进行归类,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整理出来,写出一定的规律和评价。
别以为整理很容易,你需要反复推敲别人的观点是否有瑕疵,如果从别的视点出发,会不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整理的过程是不断与自己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
老实说,这是很累的,大概是因为我不想动脑吧。
我问朋友怎么看论文和整理的,她直接给我抱来了她看过的论文,里面全是笔记,还有用各种颜色便利贴的归类。
说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她马上就可以想到在哪篇论文有说到。
她翻给我看,论文的旁边全是她自己发散思维写的东西,一篇论文的总结要多简单就可以有多简单,要多难也就可以写得有多难。
因为她已经把每个出现的词汇查来查去了,可是说是把每个知识点都掰烂并揉碎然后吃掉了。
难怪她可以一下子就可以把报告整理好。
当我发现自己的懒人性子之后,我开始改变以往的整理资料的方式。
每读一篇论文,我都会问自己,这部分有哪些部分是可以用的,这论文对我有什么启发,这论文有没有什么瑕疵。
这些东西,我都会边读边把它们记下来,就记在最显眼的地方。
虽然我还是个懒人,但我不再把思考的这个过程放到最后才做了。
现在的我会边看边思考,当回头开始整理的时候,自己的想法也会多起来。
报告写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空洞了,现在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老师交流讨论的机会也变多了。
以前只能等老师给我建议,现在的我可以和老师一起探究某个问题了,也算是小小的进步吧。
所以,真正地认识自己真的很重要。
多点和别人交流,你会在别人的行为举止中,发现那个未曾被你发现的自己。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充满了惊喜,当然这也是极其消耗能量的。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实不是这样,不与别人交流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你们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