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
这世上没有谁永远青春,但永远有人,正青春着。
又逢开学季,无数年少的爱情故事,正在悄然发生着。
我们今天要推荐的,是一部国产青春片里的“特别”之作。
我们印象中的青春片,大多数都和堕胎、车祸挂钩,不闹出点轰轰烈烈的事,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曾有过青春。
带着这样的观念拍摄的电影,让国内青春片几乎成了一滩烂泥。
但青年女导演刘紫微的处女作《我心雀跃》,可谓是青春片里的一股清流。
这部影片摈弃了传统的青春男女的小情愫恋爱,从“师生恋”切入,展现了青春中,少女初恋时的种种美好情愫。
电影讲述了高二女生刘唯唯暗恋上学校美术老师邹野,凭着大胆和自以为是,她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感情互动里无法自拔的故事。
该片由孙伊涵、宋宁、周楚楚等主演。曾获得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提名,演员孙伊涵也因此得到了王家卫的赞赏。
虽说《我心雀跃》是刘紫薇的处女作,也是模特孙伊涵的荧屏首秀,但整部电影显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
它清澈明亮,又细腻温婉,充满了气质的少女感。
马路边,众人骑着自行车不管来往车辆地大胆穿行,人群里女孩爽朗的笑声;教室里,阳光细腻地打下来,邹野的铅笔唰唰地画着。
刘唯唯喜欢邹老师,王雨夜喜欢生物老师,于是在他们眼中,整个高二,只有美术教师和生物课。
跟随电影,我们仿佛进入到了一个纯净之地。
这部片子不带多少杂质,干净、细腻,就像少女的心事独白。
细细想来,角色本身的少女感、诗歌音乐的引导、摄影画面的呼应都帮助这部电影营造出了独特的气质。
电影的少女感。
电影中有场戏是刘唯唯(孙伊涵 饰)和闺蜜躺在床上聊天,唯唯发现闺蜜新买了漂亮的内衣,便嚷嚷着要看。
之后镜头一转,二人躺在床的两边,闺蜜穿着白色的蕾丝小花内衣,画面慢慢转向全景,即使观众看不清细节,但一定能感受到画面的传达出的少女感。
这种感觉不是能刻意演出来的,它是演员自带的。
电影里的女主角孙伊涵,是个模特,在演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所以,天然自带“少女”优势。
《我心雀跃》好就好在用女性视角打开青春中的暗恋故事,即使导演明白青春之美美在肉体上,但电影分寸也拿捏得很好,展现出来的不是戏谑式的身体美,而是更加高级的气质之美。
诗歌音乐的引导。
刘唯唯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做着独特的同学录,在家里把各色的玻璃品摆成艺术品,看起来一脸骄傲,在人群中像只独特的白鹤。
所以她喜欢上了气质特别的美术老师也在意料之中。
少女的情怀,总是带点诗意。
片名“我心雀跃”(英文 My heart leaps up)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首诗:
当天边彩虹映入眼帘
我的心为之雀跃
出生之时便即如此
至今长大成人亦是如此
将来老去还是如此
否则我宁愿死去
影片开场伴随着女主出场,《我亲爱的爸爸》响起来。之后每次唯唯心中有波动,这首歌都会再次出现。
刘唯唯坐在教室的角落,羞涩地偷瞄心上人为自己作画;手工同学录的来去成为了与心上人情感的联结;在校园里,刘唯唯小心翼翼地制造着每一次“偶遇”……
电影里,艺术化处理的,不仅仅是观众看到的唯美画面、听到的《Mio Babbino Caro》(《译:我亲爱的爸爸》 刘坤演唱),还有情感的诗化——青春时,我们都认为感情、生活就是诗歌,就是艺术本身。
青春里,最爱的不就是幻想么?
镜头里的情绪。
说到幻想,不得不提的,是电影里邹野为唯唯画像的一场戏。
画面中的光线很足,唯唯的肌肤被照得晶莹剔透。满脸的胶原蛋白,少女感十足,看起来就像画一样。
邹野一瞥,灵感忽现,随即动笔。
唯唯这边,镜头切换极多,闪躲、低头、咬唇,羞涩、欣喜、焦躁,很多小动作,很多层次的情绪,被镜头记录下来一一闪现。
时间在她脸上雀跃流淌,而在邹野的视角里,看到的只有绘画的灵感。
镜头切换一多一少,情感也一热一冷,对比极其明显。
不仅善用光影,更会利用镜头表达情绪,这才是摄影的最高境界。
影片的结尾,邹老师离开了。刘唯唯像曾经那样回望美术教室,仿佛能看到他从里面走出来,走出教室、走过每一棵树,其余人在此刻静止,他离开每个动作都是慢镜头。
电影的最后,刘唯唯他们为邹野偷来装饰办公室的花败了,花高价买的鱼也死了。
刘唯唯夜晚翻美术教室,想找到邹野为自己画的画,但被门卫发现了,她的暗恋,在电筒光照亮脸庞的时候被强制喊停。
但刘唯唯心内,始终有着淡淡的执念,她收到了邹野线装好的同学录,把邹野画给她的画贴在卧室的门上……
虽然这部片子在叙事方面还有待进步,但不得不说它是国产青春片里的一点希望。
比起《黑处有什么》、《少女哪吒》借助青春批判社会的野心,《我心雀跃》显得干净。
它就像一杯白开水,不利用集体回忆刻意煽情,不批判成人世界,讲着自己的故事和情绪,让每个人从光影之中觉察到自己爱时的影子。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