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走小将 简书作者 一个爱写文的工科男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被别人冠上了学霸的“美名”,即使我用在课程学习的时间远少于别人。
(当然我知道学霸这个词的原本含义并不是现在通常认为的含义)
大概是从小学开始吧,每次考试都想拿满分,不拿满分我就哭(我都忘了,长大以后母亲告诉我的,哭的原因不是很在乎成绩的名次,只是觉得,考的我明明都会,拿不了满分就责备自己。)
后来的中学阶段,学的课程越来越难,越来越杂,我又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
所以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
某一道题我想的比较细,老师在课堂上讲完了,解题过程貌似说的通,但是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既然我对这道题的解题步骤存在怀疑,我就说不通自己也按照这种方法去解,那下次遇到这样的题我就可能束手无错。
所以这时候我通常会举手向老师提出我的疑问,接下来我和老师之间就会进行一番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班里成绩差的同学不在乎我和老师说的是什么,成绩好的一部分由于一种莫名的自信,会认为他们既然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自己已经会了,于是两类人都会对我投来鄙夷的目光,并且开始玩手机,聊天,只有极少部分同学会仔细听。
久而久之,成绩好的觉得我耽误他们时间,成绩不好的觉得我臭显摆。所以中学阶段我的人缘不那么太好,交际的圈子不超过十个人。
还好我就是一没心没肺的人,任凭别人冷眼相对,我依然做我觉得对和重要的事。高考成绩也超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预测。
然后到了大学,我发现大学的课程让我很痛苦。
可能因为我学是工科的,需要学的科目繁多,但是大多数科目老师讲的没深度,教材太肤浅,考试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老师讲过的原题甚至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好像授课老师、学生、出题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目:不求英才,只求学生顺利毕业。
因为自己通常对于新事物的认知的习惯是先弄清根本,这种方法到了大学好像就成为了累赘。
不过还好自己很快的适应了,发现有的东西如果不钻研的话,应付考试真是太容易了。
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后,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有的课我去上,而且下课必问老师问题。在大学里因为存在小范围奖学金、保研名额的竞争(和高考不同,因为高考是整个省去竞争,而且目标学校不同的学生也不存在竞争关系),有很多成绩较好的同学开始对我有防备心理。因为我本是作为学生干部,大家还总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干部不管事,于是又被一部分同学排斥了。
有的课我一学期都不去上几次,只是请室友帮我点个名,但是考试依然能考到八九十分。因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学,别人看不到,感觉我不上课都能高考那么好,一定是特别有心机。我又得到了一些同学的鄙夷。
但是还好,自己没太在乎,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并且在大学时期做了很多的自我提升,以至于在就业季,手里拿着过万的奖学金,丰富的学生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容易拿到了几份体面的Offer。
很多人觉得我就是个书呆子而已,还不善言谈,没有情商,却不知道我只是懒得浪费时间在没必要的圆滑上,因为我知道,大家的目标不一样,必然会造成行为和思想上的差异。
后来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和几个互相赏识的人创办了一个平台,突然一下出现在了很多人的视线里,做了几次宣讲后,那些以为我是书呆子的人,还真被我吓了一跳。
其实文章写到这之前,我还没有打下题目,因为我也不知道我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所以给朋友看了一下,朋友说羡慕我目的明确,不被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影响心情,但是不知道我这种不追求合群的做法好不好。
朋友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其实有很多文章在说“合群”这个话题,观点各不相同,也有些持辩证态度。
后来我想了一下,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只要去选择自己想要合的群就可以了,这样自己不会很疲惫。
我身边很多人,很合群,好像没人讨厌他们,他们也不和任何人发生争执,尽量不去得罪任何人,我和他们相比的话,似乎多了很多讨厌我的人。
但是回过头来想,我和这样的人比,除了讨厌我的人好像还多了些什么。
中学的时候,我身边仅有的不到十个人,虽然来自不同的班级,但是关系真的不一般,这些同学直到现在,即使相隔万里我们还经常做深度的交流。大学有这样一些真正理解我支持我的人,以至于愿意和我一起把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希望的平台从零开始做起来。
这样不就够了吗?
文/走小将 简书作者 一个爱写文的工科男
[文章版权归作者走小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获得同意方可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