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思维就是利人利己,是寻求双边利益,大家有福同享。双赢思维,并不是要什么事情都争个你死我活,损人利己,也不是要一味的委屈求全,退让。更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而是在充分了解双方需求的基础上,积极的寻找第三条解决之道,可以尽量达到双方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才能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们的需要解决的是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对我们都有好处,要根据资源去创造。借用郭德纲的一句话:你老是想把我弄死,你不明白,你弄死我你也卖不出票去。
如何做到双赢呢?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品德是基础,我们合作之人我们首先要信任,双方必须诚信,并且要对可以合作共赢有共识,并不是一个损人利己或者委屈求全之人,再者还要可以换位思考别人的需要。只有在这些基础品德的基础上,双方才能建立双赢的关系。其精髓是信用。就像商务谈判,大家吃好喝好了,是朋友了,下面可以谈一些正事,怎么合作的问题了。我们双方要达成一个双赢的协议。我们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对于这个目标,我们的原则和一些限制,双方不可以做是什么,不能违背什么。然后实现目标我们可以用的资源有哪些。你出什么,我出什么。对于目标的期限和标准,双方要做的什么程度,在什么时间完成。然后是奖惩制度,没完成会怎么样,违背了共识会怎么样。双赢协议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另外,双赢精神无法存在于你争我夺的环境中。所以要打造对应的体系制度,来明确建立大家的双赢意识,做双赢的事情是被奖励的,损人利己是会被惩罚的。最后就是执行的双赢过程了。要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 需求 顾虑等等,确认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然后再想实现结果的各种方法。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