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每天写1000字
乌合之众可胜过最聪明之人吗?

乌合之众可胜过最聪明之人吗?

作者: 道兄 | 来源:发表于2016-11-18 15:55 被阅读0次

    虽然社会上一直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但恐怕多数人还是相信传统上的天才人物能力更胜一筹。人们相信,最聪明的人才能解决疑难问题而非一群乌合之众。

    不过,复杂系统、政治科学与经济学教授斯科特·佩奇在其《差异》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多样性可以胜过能力。回顾历史,他的观点不无道理,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对于海洋立国的英国来说,航海过程中为船只精确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时,水手测量船只所在的纬度很容易,但如何精确测量经度却是一个大难题。

    要精确测量经度,水手需要一个准确的计时器。用计时器得知家乡的时间,再通过观察太阳位置得知所在地的时间,水手就可以计算出船只所在的经度。但是,当时的计时器是摆钟,行船过程中的颠簸和温湿度的变化都能使摆钟产生巨大的误差。由于航海家难以测量经度,经常发生航船因错估位置而触礁的海难。

    于是,在1714年,英国政府设立了“经度奖”,悬赏两万英镑(当时是一笔巨额的奖金),奖给能找到测量经度方法的人。当时,很多人都踊跃参与这个难题的解决,包括像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不过他们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

    解决了这个困扰欧洲航海界和科学界一百多年的难题的人是名不见经传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哈里森为研制精确的航海钟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但因为他不起眼的身份,被由科学家组成的经度委员会百般刁难。直到1773年他已80岁高龄时,才获得全部的奖金。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群体智慧会胜过最聪明之人呢?斯科特·佩奇认为,这要归功于群体多样性导致的视角和探索方式的多样性。不同背景的人往往会以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就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基础。相反,最聪明的个体则不能以诸多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天才或专家的表现胜过群体呢?那是因为群体智慧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一些先决条件,随手把一群人拉在一起头脑风暴是不会起作用的。佩奇指出,要让多样性胜过能力,必须满足四项条件:

    首先,这个问题必须足够棘手以至于单独的问题解决者无法总是能够提供正确的答案。否则,一个聪明的专家就足够了。经度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和专家都无法轻松解决。

    其次,群体中单个的个人所拥有的聪明才智必须同所解决的问题有关联。如果是一个关于量子物理的问题,一个具备多样性却完全不了解量子物理的人员的表现不会超过一个单独的量子物理领域专家。

    再次,群体中的人员必须能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这一点是与上一点相关,如果这个群体中成员对问题一窍不通,自然没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最后,这个群体必须足够大,其中的人员必须选自一个大范围的、且真正具备多样性的群体。这一点非常明确,只有多样化的大群体才能提供多个看待问题的视角,提出多个途径的方案。

    基于以上四个条件,一个具备多样性的群体的表现就很有可能超过仅仅由最聪明之人所组成的组群。因此,在我们开展头脑风暴的时候,只有让组成人员具备以上四个条件才能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可胜过最聪明之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xj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