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知识面越广,其思维局限和漏洞会变得越少,思考越发自由。不要用个人的偏好来要求世界。
两种典型思维方式:海绵式、淘金式。
对象:不是个人,而是得出一个观点背后整个思考过程。
目的:审视思考过程是否缜密,是否系统,提升和优化思考质量。
描述:批判性思维不要求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完备的思考过程,以推导出完美结论,而是自己当自己的苏格拉底,面对一个结论,用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去检验结论是否立得住。
精髓:视角抽离,构建另外一个视角:支持者,反对者,仲裁者,引导者。我们没办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要素:论题,论证和结论,想象成三根小棍子。有没有?齐不齐?有没有摆成一条直线?有没有首尾跑偏?有没有那根材质不对?
拆解:
一、论题
需要有审题意识,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该问题到底在讨论某个事实,还是讨论某种价值主张?
2)有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二、结论
做决定和选择时,要搞明白自己做决策到底是理性判断还是别的什么?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的观点有根据吗?(有根据的观点才算结论)
2)有没有偷换结论?
3)有没有让结论先行,再找理由证明它?
三、论证
结论是论证的一部分。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前提是什么?
2)这些前提都成立吗?
3)这个推理是否有效?
关键因素:
1)在输出思考和观点时,会用到一些关键概念,不能自己觉得前后一致就够了,还要审视这个概念,会不会误导别人。达成概念共识有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思考和论证过程里去把一件事情定义清楚。
2)假定环节需要问三个问题,是否和个人经验冲突?是否和背景知识冲突?消息来源可靠吗?
3)情绪为我感到怎样。面对情绪问几个问题:我对这件事情的情绪是什么?一个有相反情绪的人面对这个事情,结论会不会不同?几年后我会不会后悔基于这个情绪所作出的判断?
4)欲望为我想怎样。我想通过这个观点和主张得到什么?如果有一个平行宇宙,我拥有了我所渴望的东西,还会持有这个主张吗?
关键问题:
如何判断信念?
信念像隐藏在房间里的大象。观念遭到反对时,有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抵触和愤怒?有没有意愿或冲动想要把这个观念变成所有人都认可和尊崇的原则?自己在遵照这个观念行动和做出人生选择吗?
如何审视信念?
你所坚信的东西未必是对的,把信念当作普通观点来审视,能获取更大思考的自由度。不要把自己个人的认同建立在某个信念的本身上,而是要把它建立在整个信念的推导过程上。
什么是立场?
判断背后你代表的身份所保持的态度,也就是你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
1)约束观点的作用边界
2)评估一个判断有没有被立场背后利益所绑架
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对手立场是什么?调转立场你会接受现在的结论吗?
切换立场是帮我们在更大的视野半径下看问题,能做出更加公正的判断,切换观点依旧立场一致,表明一个人价值观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