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网络上,“你有freestyle吗?”被各种刷屏。
Freestyle本身并不低劣,正如吴亦凡所说他能显示出选手的即兴创作水平。
说真的,有实力的基本上都是去打酱油的,呵呵~以前一直没决定要看,直到VAVA唱了宋岳庭的《life's a struggle》
便开始看这个节目,喜欢上小青龙和辉子的《time》,喜欢真正的嘻哈歌手。
要么就像街区上的老大一样混黑帮,这条路参见《月光男孩》的主角,虽然平时威猛,有大金链、大金表、大金牙,但指不定哪天就被关进监狱了,他和开餐馆的发小就是活在两个世界的人。
或者超级英雄剧《卢克·凯奇》,遇到的也是黑人黑帮一条街。
最后能想到的一种,就是好好练习说唱,去录一两张唱片然后当明星吧,从嘻哈乐诞生到现在,还是这条路更稳妥,比如美剧《亚特兰大》里就会时不时的出现录唱片戏份。
2015年一部传记片《冲出康普顿》票房爆棚,选择的题材就是嘻哈乐如何兴起,几位主角可以说都是教父级别的人物,故事聚焦于他们年轻时候创业的风起云涌,NWA组合的形成以及解散,好比说唱界的《社交网络》。
由于原型人物大部分都还在世,他们也回归担当制作人,其中演Ice Cube的正是他亲儿子,还原度很高。
片中Ice Cube有句台词说得很好,在记者采访他时,他强调“我也是记者,只是用歌词来纪录生活中遇到的暴行。”
没错,他说出了嘻哈诞生时的意义,就是为了表达黑人最基本的诉求,所以歌曲中充斥着许多犯罪、脏话、一夜暴富,以及最直接的愤恨,从没有其他曲种敢这样,歌词中的这一切一切,就发生在他们长大的街区中,虽然他们未必是亲历者,但也算间接受害了。
最近网络上热衷于恶搞的“Thug life”,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就是“剽悍人生,不需解释”,给主角加上经典的墨镜、香烟、鸭舌帽、金链子和手枪等元素,再配有标准BGM“next episode”,恰好代表了嘻哈乐手的形象。
而这首歌的原唱恰好是史努比狗狗和德瑞博士,他们相识的一幕也出现在本片中,可以感受一下自带的帮派气息。
如果说《冲出康普顿》两个多小时的片长没法尽情享受嘻哈乐的魅力,那么更原汁原味的嘻哈文化还可以去看《少年嘻哈梦》,这更是一部情怀大作,说唱以外的方方面面也有展现,不能续订第二季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剧中歌曲的版权费太贵了,想还原当年的场景太奢侈。
那么嘻哈乐是黑人的专属精神财富吗,也许这个垄断概念延续了几十年,直到一个白人rapper的走红,他就是国内流行度很高的Eminem,关于他觉醒前的故事,也有一部传记片《8英里》。
片名就是源自这个底特律小镇上的汽车旅馆,看姆爷夜归的背影,就知道他也是从底层走出来的。
片中最高潮的一段就是他用freestyle来和对手竞争,两人相互diss(用歌词来嘲讽),压制对方即可获胜,现场的观众是评委。哇,用歌词吵架,《中国有嘻哈》就有这样的环节。
在如此公平的状况下,就是要靠实力说话,这就是嘻哈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初衷。
看过这张图就知道吴亦凡口中的freestyle有多么小儿科。
《8英里》让更多人了解了Eminem,也为他带来了一座奥斯卡原创歌曲奖,同年的竞争对手还有《纽约黑帮》和《芝加哥》,可想而知这座小金人的分量。但是颁奖当天姆爷并没有到场,人家似乎根本不在乎。他的成功让人们知道了不只黑人可以说唱,发掘他的伯乐是前文提到的德瑞博士。
领奖人这种不修边幅的穿法,其实里边是一件底特律活塞的球衣,可以说是城市骄傲了。
姆爷的形象总是怒气冲冲,一方面是以为他的硬核说唱不同于常人,更多还是他自己的气场。
那当个rapper就应该像他这样对所有人的不屑一顾,表现得很另类、很个性吗?当然也不是这样。
嘻哈乐发展了这么多年,也可以有极强的包容性,大部分歌曲还是停留在愤世嫉俗的水平,但也有“Empire State of Mind”这样可以成为纽约市市歌的作品,想想“北京欢迎你”的调调就明白了。
当然嘻哈来到中国,肯定要过滤掉一些不良的部分,比如粗口、纹身,都在播出时去掉了,节目组没毛病。
既然命名为《中国有嘻哈》,很响亮的口号,意在让多年来潜藏在地下的嘻哈歌手都能走到台前,因为此前这类音乐确实在国内没什么名气,而且还是被异化了。
就像偶像文化进入中国后火不起来,火起来的是全天对着屏幕的直播间主播,嘻哈文化似乎也被异化成了各种各样类似喊麦的东西,low不low在此就不评价了,关键是这些节目的受众里未成年居多,对于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不可否认国内许多综艺节目确实有制造社会热点的能力,所以能给这个节目上以及节目以外的嘻哈树立个什么样的形象,还要看后几期的效果了,还是希望嘻哈真的能在华语乐坛有一席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