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化。
绛侯周勃是沛县人,靠编织养蚕为生,也时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奏挽歌,后又成为能拉强弓的勇士。
高祖刘邦为沛公刚刚起兵时,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后又进攻丰邑,接着是甄诚,都关,定陶……
周勃屡立战功,加官晋爵是必然之事。后周勃以将军身份随从高祖,在代地征讨韩信王,降服了霍人县。
周勃为人刚强,并且忠厚,战功赫赫。列侯与太尉都是他的身份和官爵,文帝即位后,任周勃为右丞相。这种地位,何其尊贵。
绛侯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他的儿子胜之继承爵位。可是胜之和所取公主感情不和,加之犯下杀人罪,爵位和封地被废除。
爵位中断了一年,文帝才从周勃儿子中挑选贤能之人周亚夫,封他为条侯,接续绛侯的爵位。
平定叛乱,周亚夫功不可没。盛极之时,也官至太尉和丞相。可是后来他儿子从专门给皇家做用品的公官那为父亲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和盾牌,连最基本的辛苦搬运费都未有给予,引起怨恨,被告反叛说偷买天子用的器物。这自然连累了条侯周亚夫。
周亚夫被关进牢里自杀未遂,活活给饿死了。封地也被撤除。
周勃后代就没有更加突出之人显现,渐渐趋于平淡,乃至没有让人去记起。
周勃和周亚夫身逢其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身份和地位也尊贵到了极致。周勃比较幸运,寿终正寝;周亚夫却不得善终。
无论是人物还是事物,都会遵循盛极而衰之定律。周亚夫用兵得当,坚韧不拔,平定叛乱,时刻保持威严庄重,身居将相之位,又为周勃之子,家世显赫。可是却以穷途困窘而告终,真是让人深感悲哀。
人的地位或身份到了巅峰,就不会再有上升趋势。永久保持平衡是不可能事件,所以下滑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下滑到了一定的程度,又会渐渐回升。何时再到达那个巅峰,无从知晓。这大概就是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之定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