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杉解读《资治通鉴》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130】董仲舒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一)。20

华杉版资治通鉴【130】董仲舒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一)。20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06:47 被阅读449次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

    汉纪九

    前140年——前134年

    共7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建元元年(前140年)

    1、

    冬,十月,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皇上亲自发策试问古今治道,参加策问的有百余人。其中广川人董仲舒在试卷上回答说:

    道,是所依从往行的治国道路,仁、义、礼、乐,都是实现治平的工具。所以圣王薨逝之后,子孙还能长久安宁数百年,这都是礼乐教化之功。为人君者,没有不想让国家安定存续的,但是却有那么多人政乱国亡,为什么呢?是他们用人不当,也没有遵循治国之道。所以政治就一天天走向败坏灭亡。周朝的道,是在周幽王、周厉王时期衰微的,不是道亡失了,而是周幽王、周厉王没有遵照去做。到了周宣王,思慕先王的德政,兴滞补敝,阐明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周道又粲然复兴,这是夙夜不懈行善所致。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够使道弘大,不是道使人弘大。所以国家的治乱兴废,完全在于君王自己,并不是说有个天命规定了现在是治还是乱,不能违反。政治变坏变乱,都是国君自己行为悖谬,失去体统的缘故。为人君者,自己先正心,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已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一于正,而没有邪气间杂其间,是以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万物和谐,万民繁衍,所有福气之物,祥瑞之兆,全都来了,这就是王道的极致!

    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华杉注:

    孔子哀叹:“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河图,我这辈子算是无望了吧!”

    凤鸟至,河图出,都是有圣人王天下,出盛世的祥瑞。

    凤鸟至,舜帝时凤凰来仪于庭,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

    河图,一般与洛书并称河图洛书,传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孔子哀叹自己的才能,可以让凤鸟至,河图出,但是,他有德无位,地位卑贱,没有机会施展啊!如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于可以让王者祥瑞并致的地位,掌握可致的权势,又有能致的天资,行为高明而恩德博厚,智慧明达而意图美善,慈爱人民而喜好人才,可以说是仁义之君了。但是,天地鬼神,还是没有反应,美善的祥瑞,一个也没有出现,为什么呢?因为教化不立,万民不正。万民之从利,就像水往低处流,不修建教化的堤防,就不能制止。古代的王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在首都设立太学,在县邑设立庠(xiang)序,用仁来侵润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节制人民,所以他们的刑罚很轻,禁止做的事情,没有人会侵犯,都是因为教化行而风俗美啊。

    柏杨注:

    古代的学校体系,家族有塾,乡镇设小学(庠),郡县设中学(序),封国设大学(太学)。

    圣王之治乱世也,扫除乱世的痕迹,全部消除,然后重修教化,崇尚美德。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就依循这教化习俗,所以五六百年也不会败亡。秦朝呢,毁灭先王之道,为苟且之治,所以立国十四年而亡,而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让习俗薄情险恶,人民背理顽劣,触犯法令,拒绝教化,到了如此糜烂败坏的地步。臣私下做个比喻:琴瑟不调,严重的要解开琴弦,重新安装,才可以弹奏。为政而不行,严重的要改变风俗,施以教化,才可以重新梳理。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总是想要治理,却至今得不到善治,原因就是该更化而没有更化的缘故。

    华杉版资治通鉴【130】董仲舒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一)。2018-06-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130】董仲舒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一)。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lc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