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言·翻译
德语文学 | 《投敌者》:一本不合时宜的小说

德语文学 | 《投敌者》:一本不合时宜的小说

作者: 德语杂烩 | 来源:发表于2020-07-02 01:52 被阅读0次

    “谁在检验世界的价值?是你,只有你自己。……道德动机始终是个人的事情。我们终究应该把我们的力量用来准备建立一个我们在其中能得到安全的未来。”

    “如果我们――我们本身就是德国――为德国,即为我们自己,牺牲我们自己,岂不是荒谬绝伦。”

《投敌者》(Der Überläufer)是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 1926-2014)的第二本小说,于1951年写就。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普罗斯卡(Proska)作为一名德军普通士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战友沃尔夫冈的影响下投向苏联红军的故事。这部小说本应在1952年出版,伦茨对原稿进行过多次修改,却由于政治原因始终无法面世。伦茨去世后一年多,小说才于其手稿中被发现。2016年,小说由霍夫曼坎普出版社(Hoffmann und Campe Verlag)出版,连续五周位居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首。2017年7月,中文译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译者为北京大学德语系赵荣登教授。

01 投敌者?倒戈者?变节者?

小说原名Der Überläufer,中文可以译为“投敌者”、“倒戈者”、“变节者”、“叛逃者”等等。该词来源于相对应的动词überlaufen,杜登解释为auf die andere, gegnerische Seite überwechseln,意为“转向另一侧/另一阵营/敌对阵营”,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表述。因此,译者在翻译标题时避开了情绪性和批判性较强的词语,选择了“投敌”一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主人公的两次选择。

02 不合时宜?

《投敌者》手稿沉寂了65年,直到伦茨去世两年后才出版,归根结底是因为是该小说不符合早期阿登纳时代的“复苏气氛”(restaurative Klima)。1950年代初期,两德各自成立,联邦德国进入阿登纳时代。在联邦德国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在东西方阵营关系日益恶化的政治气氛下,拥有“和平主义和失败主义的思想”,作为逃兵投向红军这样的情节是不可容忍的。1952年,出版社在给伦茨的信中这样写道:“这样一部小说可以在1946年出版。可是今天没有人愿意当它的出版人了”。显然,出版社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出版此书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部小说具有“对祖国明确不忠的污点”,而且“小说涉及到思想态度的部分,会被仔细审查”。

今年四月,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电影上映。讽刺的是,德国电视一台的节目总监认为,值二战结束75周年之际,这部电影十分合时宜(der richtige Film zur richtigen Zeit)。

影片剧照(图片来源:NDR/Dreamtool Entertainment)

03 两次投敌?

尽管小说的争议与焦点都围绕着“投向红军”这一情节,主人公普罗斯卡事实上经历过两次“投敌”。

1944年夏,国防军士兵普罗斯卡乘火车从家乡返回前线,路遇波兰游击队埋伏,他侥幸逃生。逃生后,他被负责警卫铁路任务的小分队收编。小分队是战争的缩影,在这里,普罗斯卡才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疯狂。命令、服从、杀戮、野蛮……以及死亡。爱人的弟弟,自己的姐夫,都因为各种原因死于自己手中。战争对普罗斯卡造成的,与其说是肉体上的痛苦,毋宁说是精神上的摧残。后来,整个小分队被波兰游击队俘获,战友沃尔夫冈投向红军。在他的劝说下,在死亡的威胁下,普罗斯卡“投敌”了。

战后,普罗斯卡在苏占区生活。他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新政权中的一分子,可他似乎仍格格不入。他感到压抑与困惑,因为他的同事“换得很快。……无声地来,无声地去,他们来了,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然后……他们一下子就不见了”,只有普罗斯卡留下了,尽管他从不参加集会,也不参与政治活动。这种被监视、被控制的惶惶不安,使他觉得“看不到获取真相的可能性”。小说最后一章,普罗斯卡再次“投敌”,奔向西德。

针对本书,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一些人认为《投敌者》算不上一本真正的战争小说(Kriegsroman),因为书中并没有大量战争场面的描写,而是落脚于普通士兵的经历与思考;也有人指出小说编排痕迹太重,主人公普罗斯卡投向红军的决定在逻辑上不能令人信服,与波兰游击队员汪达(Wanda)的爱情故事也过于浮夸。

诚然,这不是一部典型的战争小说,我们可以把他视为一本“反思小说”。与伦茨最知名的作品《德语课》类似,《投敌者》除战争的疯狂外,也深入探讨了职责与良心、行动与过失、逃避与追踪之间的冲突。

正如《南德意志报》评价的那样,这本小说“以堪称典范的德语写成,是一位年轻作家成熟的作品”,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一起感受伦茨文字与思想的魅力~

Quelle

https://www.sueddeutsche.de/kultur/literatur-triumph-im-schmerz-1.2881346-2

https://www.ndr.de/kultur/Der-Ueberlaeufer-Lenz-Verfilmung-im-Ersten,ueberlaeufer110.html

https://www.zeit.de/news/2016-02/11/literatur-unbekannter-roman-von-siegfried-lenz-erscheint-11145802

https://www.daserste.de/unterhaltung/film/der-ueberlaeufer/der-ueberlaeufer-quote-100.html

http://zengzhi.fltrp.com/c/2017-08-29/508438.shtml

文中所有引用小说段落均出自赵荣登译《投敌者》

请扫码关注我们微信号 : 德语杂烩deutscheintopf

相关文章

  • 德语文学 | 《投敌者》:一本不合时宜的小说

    “谁在检验世界的价值?是你,只有你自己。……道德动机始终是个人的事情。我们终究应该把我们的力量用来准备建立一个...

  • 成长之歌——从七部作品领略德语世界修养小说之艺术

    作者:elinor 前言: “修养小说”是德语文学独有的小说模式,一般以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同时伴随着对外部世...

  • 借鉴他人的故事创作自己的作品

    文/leileely 《岛上书店》是一本富含文学色彩的小说。任何小说本身都是文学的,但这里刻意提到“文学色彩”,恐...

  • 至死不渝

    机缘巧合之下,我在王海龙老师处获赠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是歌德写的一本中篇小说,开德语书信体小说之先河。此前...

  • 《明暗之间:鲁迅传》07: 弃医从文

    鲁迅离开仙台医专,回到东京,进入东京德语学会开办的德语学校。 德语既是他了解欧洲思想和文学的窗口,也是他能够继续得...

  • 《德语课》里的善良怀疑者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史当中有三位作家的作品数量跟品质均属上乘,而被称为「战后德语文学三大家」。他们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 2019-02-27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是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小说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

  • 2019-03-03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是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小说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

  • 马丁·瓦尔泽谈写作

    德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马丁·瓦尔泽是当今德语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大师。被誉为“驾驭语言的能手”。 马丁·瓦尔泽192...

  • 学习笔记|前言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猪?》

    这前言的标题很有标题党的味道,虽然这本《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是一本很严肃的文学欣赏著作。 为什么阅读小说? 阅读小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语文学 | 《投敌者》:一本不合时宜的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pn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