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悦灵悦/文
茶,这南方的嘉木
对茶,其实我是没资本谈的,既不是种茶人,也不懂品茶,当然也不经销茶,只是在文章里看到别人品茶的悠闲,谈茶的高雅,就附庸风雅起来。
但,毕竟还是喜欢的。
这里,是出产茉莉花的地方,这些日子,天下峨眉在开茶博会,我没有亲见,但知道茶博会上有茉莉花茶的展区,一定有清茗香、翠屏绿雪,茉莉绿茶……一定有碧芽沉浮、飘雪瓣瓣、醇香弥漫……茶,除了带来经济效益;无论是种茶,做茶,还是观看茶艺表演,或者与三朋四友在时间的过往中慢慢品茶,确实也是雅致的一种生活。如果真有境界的,懂得“不如吃茶去”,就更是高层次的享受了。
曾经,写了一篇随笔,大约说的是喝茶的事。有朋友说,看你那文字,就知道你不懂茶。说得对 ,我还真不懂茶,虽然有和三两朋友喝茶的美妙经历,但也曾做过把一饼上好的普洱当废品扔掉的荒唐事。不管怎样,对于一些熟悉的东西,写写也可,不精通的,不写其本身,无非是写一种心情而已。
最记那次周末,我和毛老师、张老师、李老师等文学朋友一起到河对面竹林下喝茶。
农家院。竹林隐隐,沙滩松软,水流潺潺。屋角墙头,疏影横斜。是一娴雅的去处。
我们端了桌椅放在竹林下。原本,是请老板拿了茶出来泡,是为了欣赏毛老师的文章。谁知,刚刚坐下,张老师居然打开包袱取出茶叶、木质的茶盘,陶制的茶具,沏了上好的茶,请大家。许是铁观音吧,忘记了。毛老师也带了茉莉花茶来,我自取了茉莉花茶沏了一杯,玻璃杯里,茶叶沉浮,慢慢享受。
之前,我是没想过他们都会带了茶叶茶具来的,真是且惊且喜。看来,只有我是俗人一枚。
汲水煮茶。
品读文章。
闲观流水。
也谈《红楼梦》中“妙玉品茶”的文字。
惬意的慢生活,是不是很让人羡慕?
意外的是,天居然下起了小雨。我们停驻在竹林下,隔了婆娑竹林,没有淋雨。淅沥的小雨飘飞竹林之外,却渲染了诗意的场面,实在是妙不可言。
这次经历,让我算是与茶有故事的人啦!当说到喝茶,也是有回忆的。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 虽然身处西南,北方也没可寄之相思,但也不可忽视这南方的嘉木吧。
据说茉莉花茶的出生并不好,却不影响我对她的喜欢。那股花香味淡淡的,也能深入我心,更何况还有“碧潭飘雪”这样好听的名字,用它来为茉莉花茶命名,是最精准最有情韵的了。
如今,时不时地,也偶尔能喝到“碧潭飘雪”,但我哪里懂得喝茶的玄机,只是喜欢那名字罢了。更何况,于茶而言,我不就是一个喝么?口渴了喝,嗓子沙哑了也喝,有人时闲聊着喝,无伴时寂寥着也喝。而已,而已。绿茶,我怕睡不着,如今是很少喝了;红茶,倒是偶尔享受一番。如果说绿茶有青春美少女的活力和生机,那红茶就有人到中年的沉稳了。
再有,“竹叶青”这样干净而不施粉黛的名字,也是不染世尘、清绝高洁的,让人莫名地敬重。碧绿可粒状的茶叶,在沸腾的水里沉沉浮浮,那小小的杯中似乎要展示一个别样的世界,也是让人喜欢的呀。更何况,这小小茶叶还蕴含峨眉山内涵丰富的文化,勃勃无限的生命力。
看来,我喝茶真不是会品的,只是神往茶背后的许多神奇诗意罢了,猜想那些文化人大约也是颇喜欢这茶背后蕴含的博大精深吧,许是陆羽的《茶经》里浸润过的故事,许是茶文化漫漫长途里一波又一波的起伏,许是茶马古道上抹不去的深深足迹。
我学识肤浅,知识单一,真正不能算一个文化人,只是有些小资情调,也是希望和茶沾一点边儿的。唐人卢仝有“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这些年,我那些与文字之间幸福的际遇,都是有茶为媒介的,能不爱茶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不是应该写写《那些吃茶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