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给学员上课时,问大家有没有早起习惯的人,学员中回答最早的就是6点半早起。
我再问有没有人每天坚持阅读的,回答的寥寥无几。这个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这两项对于成年人来说,有点难,因为要工作,还有现在各种信息爆棚,想早起,想阅读当然就少了。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一书里讲到,人生成长路上五件套,早冥读写跑。这个终于在个月把它补齐了。对,我每天坚持做的事就是早冥读写跑。
老话说:“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早起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比如看书,写作,跑步,做一顿美食。
我的早起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了,几十年里,我几乎没有睡过懒觉。过去早起是外界因素逼迫自己早起,那会要上学,上班,为了不迟到,为了全勤奖,不得不早起。
后来就是自愿早起了,早起的时间,没人打扰,做一些需要记忆的事,比如学习。这个时候学习,脑子非常清晰,记忆也比其它时间好,做事也更专注。
利用好早起的时间,可以远超别人很多。张萌老师就是在读书时利用早起的时间,用1000天小树林计划,到了期末考试时,英语从靠后的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一。
能控制早晨的人方能控制人生,一年之计在,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见,早起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自从上个月老师在群里分享有关冥想的事,我这才把这一项落下很久的小事行动起来,至此成长路上五件套全部齐活了。
冥想,从去年一直到今年才迟迟行动,也是因为我自己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冥想,因为我觉得我静不下来,当自己静下来后,脑子里东想西想的,一直不停想一些事情,觉得自己不适合冥想,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这样想,其实是要不得的。第一,可以看出一个行动的力到底好不好;第二,说明自己还是存在一定拖延。
阅读也是自己坚持得最久的事了。今年到现在,已经读完了95本书。读完这些书以后,自己写过书评,写过读后感,写读书笔记,做思维导图。
今天有学员对我说,她买过很多自己喜欢的书,读完都想把它记在大脑里,究竟要怎样才能把书的知识记在大脑里?
你看,这就是存在着读书的误区。我们读完一本书,记住并不是目的,而是要书里的知识进行内化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有效读书。
读书,并不是要把它记住。如果像这样的话,我读完的这些书,要把它们记住还真是够呛。其实,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能把书中的知识用上两三点就很不错了。
饭一口一口吃,书要慢慢读。浩瀚的书海里,好书多得数不胜数,只有将自己阅读后的书用起来,才是最好的读。
到现在坚持日更写作500天+,写作,一直是我的梦想。过去自己也写,不过那时也只是私密写作(也就是写日记),这样的写作当然也算写作,只是进步不大,甚至是没有进步。
后来,看到有关写作的文章,说要进行公开写作(也就是发表到各写作平台),我这才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写。
刚开始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是不管不问好几年。也就是疫情时才又想起还有这么一件事,这才又开始写作。我管那时的写作叫写字,实在难登大雅,因为自己只能写100字左右的诗。
去年时,自己才在老师的鼓励下给自己定下了日更写作1000天的计划。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完成了二分之多一点。
写作的路还很漫长,自己在这条路上还要不断精进自己。
对于锻炼一事,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小身体不怎么好,抵抗力也不好,一到换季就感冒,这也是困扰我很多年的事。
后来,自己为了改善这个情况,开始学着晨跑。还别说,晨跑的这些年,感冒真的少了很多,身体素质也好了一些。
当跑步久了后,似乎对它有瘾,时间久了不跑,还很不习惯。比如这些天在外地上课,早上就只上在看书没有跑步,总觉得心里有个事情。
我喜欢晨跑,喜欢看着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些就是我每天坚持做的事,它们虽然没有让我大富大贵,但是它们真的让我在成长路上收获不少。
这些年,朋友们说我变了,变得越来越自律了。特别自律倒是谈不上,但它们却是我喜欢做的事,也是让我变得越来越好的事。一起加油,让自己变得更好。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