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写给2020年四月十五日的大家,也写给2021年二月十三日的自己。
展信佳。
各位写个人公众号的朋友们:
梅萨.藤说:“我常常想到,如果我隐居一段时间后,发现发现已不再有人读我写的东西了,我仍然会继续作诗,但不会在写小说了。
或许诗主要是写给自己的,而小说则是与别人的对话。两者存在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猜想我写小说是为了找寻我对某是的思考;而作诗则是在寻觅自己对某事的感受。”
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仅仅是为自己。于梅萨.藤而言是给自己写诗、寻觅生活的感受。
与你们而言,大概是听见自己的声音,是能够和一些朋友相互温暖,是知足且上进、乐观且坚定。
那些看似渺小的文字能够温暖多少人呢?千百个固然快乐,几十个也不错,如果没有,那只满足自己,也未尝是件差事。
我时常抱怨自己,明明高中一毕业就了解了公众号,明明大一就有写文章的想法,明明大二就完成了申请,为什么直到最近才正式动笔。
倘若我早些就开始练习、尝试、修正错误、完善输出,现在,是不是已经做的还可以了。
直到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大概是在互关群里加上的。近200篇的原创只有10余个的浏览量。文章写得绝大多数是一些偏鸡汤化的个人感悟。
没有精美的排班、甚至行间距和字号的选择都不是很合理。
读着这些文章,感觉自己像极了不信轮回的人一遍遍的抄写佛经。看来,机遇和能力已经巧妙到不全权依附于时间付出了。
这些文字,有谁在乎呢?可能是某篇文章的某个读者;也可能是作者自己。
就像脑瘫诗人余秀华曾被很多作家批判为“低俗的理想,说白了就是想过喝茶、赏月、打炮的生活”
你看,生活真是奇奇怪怪,都是喝茶,“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是凄美;都是赏月“月亮是惨笑的白猿”是意境;都发生关系,从圭多那里听到是心动。
为什么偏偏放在一个农村妇人这里,就要被一些“正义人士”质疑得如同涉黄一般。
生而为人,谁能比谁高贵多少呢?养猫的男孩不一定会照顾痛经的女友;有才华的设计师不一定有教养;笔下作品栩栩如生的画家,未必为人清高。
所以啊,哪来的这么多高低贵贱?分明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也有被看见的价值。
我不奢望写作会让自己变成所谓的人生赢家,但我十分希望,能在文字中找到自己对事情的思考、探索成长的乐趣。
成长本该知足且上进,乐观且坚定。

更文的一个多月里,想明白的二三事。
关于事与愿违:
有句话是: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会另有安排。这样的话,我会把它直接划分为鸡汤。心态还算好的时候绝对不会信;心态崩了的时候,再把它刨出来,续续命。
纵观我这即将结束的二十岁,想做成的事情有两种可能:一是兢兢战战地完成了,像考证、旅行、读书、创业;一是在失利后,发现了其他收获。
比如,原本为了公众号更文的我却意外和百度先签约了;原本想通过手帐做自流量、结果在记录的过程中顺便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再比如,虽然英语单词依旧背了忘、忘了背,但发现我的笔记越来越精致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即将到来的夏天,谁又能否定这寸寸阴凉不是人间理想呢?
就去付出好了,如果结果不是我最初想要的,那经历一定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补偿我。比起鸡汤,它现在更像信仰。
关于开始:
我之前特别想写李文亮、想写原生家庭、想写张伟丽的那场拳击赛、想写《梨泰院》的人物性格分析。
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今天不动笔,那这份迫切很快就会被其他热点俘获。
一篇文章倘若想写,也不过两个小时;倘若当时没下笔,这个想法可能从此杳无音讯。
哈佛大学有一校训: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我很少能体会到“方恨少”的遗憾,因为我的生活水准还挺低的(自我反思中... ...)。
但有想写的文章,因为种种原因没写;想做的发声,被无数次再等等的想法搁置。
蓦然回首,发现遗落了很多如星星般耀眼的人物、事迹、经历,这种感觉,好失落啊。
关于得失:
阿尔贝.加缪在《加缪手记》里有一段话:
一个人在追求他的爱好,同时也在体验他的痛苦——这就是爱好的砝码、订正本、平衡物和代价。
一个人如果学会孤独地去面对自己最深的痛苦,克服那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与他“共苦”的幻觉,那他还需要学习的就所剩无几了。
作为一个被短暂娱乐的刺激正中下怀的人,我愿意把痛苦和爱好做交换。
和每天刷五、六个小时短视频相比,知识、思考和输出或许更有意义一些。即便,这不是个当下就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
写文章客观来讲是一件多有所得,少有所失的选择。

写给2021年2月13日的自己:
明年2月13也就是<一味木棉>一周年的时间了,我应该没有放弃写文章吧?虽然只写了40多天,但其实自己也注意到了,有些选题和类型,写起来越发得心应手。
在月总结中,我能看到自己每个月的状态越来越好,这种满足并不源自做成功了多少事,而是,为一件想成功的事,付出的过程。
这种付出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一份“我值得”的理所应当;这种付出让我感受到了将来炎炎夏日,无心插柳带来的阴凉和清爽。
我希望可以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上进,在上进中探索。我相信这是二十一的意义,是写作的意义,也是生活的意义。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