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乡土中国的“乡土”

乡土中国的“乡土”

作者: 爱学习的王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18:11 被阅读0次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拜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略览全书之后,对中国浓浓的乡土气息,以乡土血缘作为社会结构的底层奠基的方式,有了初步且笼统的概念。这本写就于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学,以通俗易懂的笔墨,描绘出当时中国的主体概貌。更让人惊叹之余不禁深感佩服的是,即便岁月境迁,流逝了近七十年的时光,书中的许多研究方式和由此推及得出的结论,放置于当下,仍能够作为理论的依据。从中可以窥出,这是怎样的一本巨著。通读完整本书籍,我实在是有良多感触!

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自居,无论是久远的过去,处于急速发展时期的当代,还是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书中有段话让我影响深刻。“中国人的道德和法律不是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平,客观的尺子。它可以根据所施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可谓双重标准”。“礼”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甚至高过了“法”。这其实不难理解。传统社会都是以血缘的亲疏来维系一个社会团体的关系远近,所以许多地方都形成的同姓家族。而在这个关系维系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就是所谓的“礼”。

可是随着时代的推进,社会阶级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能够维持农耕社会的那一套,放置现在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当代的社会崇尚法律至上,这是从国外学习的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许多人都在说中国在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逐渐失去了代表着传统内涵的自我文化传承。

可真是如此么?我倒是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的乡土气息并不会因此而逐渐淡化,相反,文化的发展原本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法律被认为是治理当代社会的有效途径,它解决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文化偏好的以关系亲疏来判断一件事情对错的局限性,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学更严谨的以法律规则,道德伦理去决策实践。引用书中的话来说,“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这就是是社会的发展。所以乡土的中国,并不是必须一直乡土地发展下去。相反,它更应该保持乡土文化中美好的一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时发展。说它是改良也不为过,本身文化就是一样懂得变通的东西。

可是被“乡土中国”的中国乡土气息,终究是在逐渐变得单薄。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推进,许多农村都成了孤寡老人村,村里的年轻劳动力,为了心中所求,奔向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留下老弱妇幼,维系着农村的一丝联系。

想到这儿,我的内心涌现出十分的无奈和悲哀。难道这就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淡化,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的进步?如果进步是以舍弃某一方的利益作为踏板,这样的进步不要也罢。

其实这样的感触由来已久,最直接的就是年味的日渐变淡。中国的农村社会有发展的相当不错的,更多的是那些落后且贫穷的小团体。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那些看似被人怜悯的农村,比起富庶的,年味往往要浓上不少。富庶的农村比起城镇,又得高出一大截。如果年味的浓淡也有金字塔结构,那么城镇一定是处于结构的最低端。

这是个看似奇怪却又一眼就能看出端倪的事情。城市化进程地加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吗?不是的,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大厦,透露着结构统一的死板。在失去了血缘维系的家族制之后,城市的绝大多数人采取了自我保护的态势,无意识不自觉地带上了虚与委蛇的面具。加上城市那看上去严苛,实际上不得不为之的诸多规矩,年味如何能够不变的淡薄?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费孝通先生的这些话,放置当今的社会却有些难以办到。城市的人们并不是不想通过了解,去维系社会关系的稳定,只是他们缺少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和互相知根知底的途径。乡土的中国,因为各自生活圈子的狭小,在以感情作为奠基的情况下,才得以用了解作为情感判断的依据。中国太大了,它不可能一辈子乡土下去,那是愚昧无知的闭关锁国。可是一味地推进城市化,我们是否也应该回头看看,这是否正确,这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是否有些不该被舍弃的事物被我们无情的舍弃?

在此,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乡土气息。有些人觉得发达国家就没有乡土化的地方,这是一叶障目的狭隘想法。美国的农村是怎样的呢?是科技化的。也许并不是特别发达,却是用先进的技术来管理自己的农业种植。这当然与国家的发展以及美国的人口基数相关。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地想一想,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启发?

科技化、现代化是中国农村踏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在当然是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但即便是将来达到了,就万事大吉了吗?农村的生活就越发蓬勃地开展起来了?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是满足了物质的需求之后,对于文化的需求,必然要通过合适的手段和规章来进行满足。饱暖思淫欲,倘若富裕、闲适起来的村民开始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人情世故,喝酒赌博上,这样的发展,不也是失败的吗?

相关文章

  •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2018.08.11 社科4号大厦.沈阳梦想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 看完了《乡土中国》,...

  • 读书感悟 17行政1 张佳蓉的171321126 1886800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

  • 读书笔记|乡土中国(一)

    《乡土中国》费孝通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开篇这一句,统领全文。这里的“乡土性”究竟是个什...

  • 2019.07.29 听书笔记

    《喜马讲书·乡土中国》 《喜马讲书.耶路撒冷三千年》 《喜马讲书.论美国的民主制度》 《乡土中国》研究中国乡土社会...

  • 《乡土中国》书评

    乡土中国 看完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费孝通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所作《乡土中国》则是中国社会学的入...

  • 费孝通《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如何操作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知识清单+导读设计及试题竞选 《乡土中国》阅读清单 一、整体把握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

  • 《乡土中国》读后 ①

    之前听樊登老师讲解《乡土中国》觉得甚至有趣,于是便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纸质书来看。 《乡土中国》是薄薄的一...

  •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中国乡土

    中国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生于斯,从他们出身的那一刻,他们的籍贯、血缘、地缘便是你...

  • 回归乡土社会

    回归乡土社会——读《乡土社会》有感内容提要:《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研究中国基层社会传统的社会学著作,浓缩了中国...

  •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的“乡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fb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