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曾有悲誓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吃了朋友的安利,昨天我去看了《我不是药神》的点映。
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的上海,中年男人程勇倒卖印度神油,生意惨淡,房租长期欠缴,老父卧病在床,前妻一番挖苦嘲讽之后还是要带唯一的儿子移民国外。偶然间,一个戴着三层口罩上门的慢性白血病人闯入了程勇一地鸡毛的生活,开启了神油王子走私印度白血病药物格列宁的大门。
这部被称为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电影从点映开始就口碑爆棚,看过的都成了自来水,人肉鉴定后我认为它确实就有这么好,去看。
01.
“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慢粒白血病,听上去就是不好惹的病。
生活平静的普通人往往对这种恶性疾病避之唯恐不及,正像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论述的,健康人和病患之间会自动筑起一道屏障,仿佛两个世间,并行于太阳底下。
卖印度壮阳油的颓废油腻男勇哥自然不了解也不关心格列宁是什么CML又是什么,面对窘迫的处境和老父的手术费缺口,他看中的是走私仿制药背后的暴利机会。国内进口格列宁药物一瓶四万,同样药效的印度药只要两千,从制药厂直接批发甚至只要五百一瓶。
四万一瓶,一瓶吃一个月,有几个人吃得起?
电影最打动我的情节,是周一围扮演的警察曹斌顺藤摸瓜把买印度格列宁的一批白血病患抓了起来,没人愿意供出卖药人,供出了,命就悬了。
这时一个老奶奶走向警察,面色恳切,语气平缓,说:“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
泪,就在那双历经病痛仍抱有希望的眼睛中打转,始终没有流下来。
座位上,我们的眼泪却一流再流,丝毫无心抽神去褒奖导演克制的表达手法。
还有吕受益。妻子怀孕五个月的时候确诊,平凡的小夫妻中间从此插入病魔,纠缠撕裂成另一种人生。
那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是床头吵架床尾和。
那是戴着口罩在路边吃盒饭,拧在一起向药企代表抗议,是到处搜罗印度格列宁,交易不成也送上一个橘子,是有药就有希望,断药就等死自杀,是清创化疗时虚弱的意识和嘶哑的哀嚎,是等在外面之人的麻木和疲惫,是面对“药神”时一饮而尽的感激,是后视镜里下跪哀求的无助与绝望。
事实上,电影对于疾病的不堪着笔极少,反而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轻松带到,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准确地抓到每个病人的心路历程,因为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能完全置身事外。
不久前还在纠结“普通”的我,与不普通的他们相识,才把身处的蜜罐看真切,平淡和健康从来不是理所应当,而是天赐福祉。
病痛实是最可怖。
02.
“他就想活着,他犯了什么罪!”
文牧野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演员贡献了自己最好的表演。
是的,每个人都是。
“药神”的形象和立场几经转变,徐峥在任何一个阶段和拐点的处理上都流畅准确,堪称每寸皮肤都有戏。
庸碌怯懦的市侩小市民是这样:
自私心虚的印度药走私商是这样:
受益去世穿过走廊时是这样:
这个眼神里复杂饱满的情绪,隔了镜头,再隔了荧幕,我们依然触摸得到。
以及电影后面曹斌到办公室来试探,程勇叼着雪茄,吞云吐雾,佯装奸商的一段戏,可以完美回答知乎“有哪个眼神就是一出戏?”这一问题。
不同于抠图数数之流,《我不是药神》里的群戏演员个顶个敬业。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外表秀气斯文,内心坚毅热情,有一个美丽温柔的妻子,一个奶香奶气的儿子,他不舍得死,还想着有一天能当爷爷,尽力尝试所有方法找药。细想之下,电影中虚弱的病人形象主要靠王传君塑造,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每天跳绳8000个,最后一场戏前两天两夜没睡觉,曾在一场戏里吃吐三次。
谭卓为了思慧学了一个月的钢管舞,细心将单亲母亲的心酸和坚毅藏在每个笑容背后,为了救女儿可以牺牲自我,为了救朋友可以拎起椅子拼命,凛冽中又透出柔美,惹人怜惜。黄毛分明是个侠客,爱憎分明,亦正亦邪,人狠话不多,却句句戳心,当他站在车边咧着嘴说“痛快了”,英雄的荣光就洒下来了。牧师永远是一副悲苦的表情,和那一句“愿主保佑你”,但每一次似乎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为了这个角色,六十岁的演员杨新鸣认真学起英语。
在他们周围,曹警官静夜中踟躇和矛盾都显得不那么出色了,好在颜值能打。
这一切演技炸裂的瞬间,一同丰满了这场“dying to survive”的求生战役。
想活着,有什么罪?
情绪在徐峥向警察嘶吼的那刻到达顶点,喊进了所有人的心底。
张院士咧着骗过人的嘴说“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了,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你救不了,救不过来,算了吧”。
穷,又有什么罪?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当年引起广泛关注的白血病药神陆勇最后得到了不起诉的判决,电影中的程勇也得以酌情减刑,开车的警察放慢了速度,法与情在天平两端暂时取得有限的平衡。
03.
“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电影结束,散步回家,一路和家属聊观影体会。
家属有提到,整部电影的负面角色由药企一方承担,但其实正是大药企在药品研制方面长时间的投入和努力,才有救命药的不断问世,仿制药纵然不是假药,但确实是山寨药,对正版药构成侵权,正版药企因利益受损而围剿印度药,事实上无可厚非。
我自然十分赞成,并且在脑海里立刻勾画出充满济世情怀和朴素理想的药物研究团队的形象,后来我在查阅相关资料中读到:靶向药之所以如此昂贵,是因为能买到的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生命无价,但科技有价。
显然,《我不是药神》在人物处理方面已经比中国式脸谱化剧本更上几层楼。“药神”勇哥从头到尾都不是完美的,他有缺陷,甚至不乏污点,却也因此更加接地气,更加鲜活、自然、立体。
或许基于情节和篇幅的考虑,电影无意展现药企代表的无奈和光辉一面,算得上是本片的一点小瑕疵。
但瑕不掩瑜。
导演手法冷静,回味之下又到处留心。远处迷雾中的外滩风光和近处的破房烂瓦,提醒着生死贫富的距离。印度神像的肃穆和印度街道的繁杂,引人感慨同一个世间不同的命运。“药神”面前被要求摘口罩和自发站在路旁脱去口罩,在静默中给出最好的判决。
《我不是药神》点映票房过亿,口碑爆棚,豆瓣评分9分,不仅仅是电影的成功,也是市场的成功,不断成熟的观众,会不断教这个行业做人。商业喜剧的外衣,现实主义的内核,这部电影的社会意义和深刻话题性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你我有幸能在影院见证。
2018年,进口抗癌药零关税了,精准扶贫还在推进,我们也终于有《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了。
愿有良药,医遍天下疾苦贫穷。“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