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苏东坡的人,认为他只是那个写了大江东去,著名《赤壁赋》的豪迈诗人,或者又写了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小情调诗人;稍微对他有所了解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积极向上又活得通透洒脱的人,还是一个亲近大自然,可爱至极的人,是一个首创了东坡肉的吃货;再深入了解的话,才发现他是一个少年成名,中年困顿,老年孑然一身,半辈子都在挣扎纠结中渡过的伟人智者。那么苏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是这样子的人呢?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首先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谓是千年一遇,这个不可否认,人尽皆知。不是一般人能够喝一顿酒就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千古名篇;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淋一场雨就能够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心境。不光如此,苏轼在书法和绘画领悟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寒食帖》就是最好的佐证,可谓是全才式人物。这样的苏轼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尔高山仰止即可。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其次他是一个洒脱可爱的人。如果说苏轼的一生是平坦顺利的,或许他还无法写出这么多精彩绝伦的诗篇,人生的境界也许还无法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涂地。从梅山小镇到名震天下他只用了短短几年,从高堂庙祖到田间地头也只用了短短几年,可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人生起伏,真是冷暖自知。一个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真正体会个中滋味的。
他的满腹经纶,他的齐家治国,都在那个朝廷,那个时代,找不到真正的归宿。面对这样的遭遇,不能说苏轼没有一点苦楚和愤懑,甚至说他本人到了穷困潦倒,乃至凄苦无依的境地。要不然他在被贬黄州时也不会开辟荒地,取名东坡,也不会发明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也不会盖造就赤壁赋英名的雪堂。那他又是怎么对待这一切的呢?给您讲个小故事。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有一天苏轼在家里吃完饭,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突然问身边的小厮丫头:你说我这肚子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呀?小厮丫头,纷纷回答说是一肚子学问,文章啊!只有他的红颜知己朝云问道,先生装的可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要知道这时候可是险被朝廷流放,被其他官员排挤的时候。
还有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要问我苏轼这一生功绩如何?那只不过是黄州惠州儋州。这恰恰是苏轼一生被贬的三个重要地方,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惨,可是这些都没有打倒苏轼,依然笑看人生。可见他心境和心态是如此之好。
这样的苏轼,是我们敬佩的,也是我们向往的。人生,有谁,是没有一点点波折和困境的。当你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甚至无法继续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苏轼,他是如何在大起大落,被贬黄州的时候,依然烤着火,就着酒,吃着东坡肉,写下大江东去。人生,可以讲究,也可以将就。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最后,苏轼还是一个快乐,刻苦的人。苏轼和弟弟苏辙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得益于他有一个开明的父亲苏洵。酷爱读书又精通教育的父亲全屋藏书,供他和弟弟肆无忌惮地读书,并在他们三人间经常进行辩论思考,为他们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又经常带他们游山玩水,增加实践能力。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苏轼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方面,就是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资治通鉴,从小就看了三遍。哪怕被贬黄州,朋友来看望他的时候,他每天的必修功课就是抄《汉书》,总共也抄了三遍。
还有一次,有一个非常精通,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年轻人,他自恃甚高,以为读遍所有可见之书,来和苏轼一较高下。苏轼只问了一个问题,就把他问的哑口无言。他问:你所有看过的关于两晋的书里,有关于亭子的描述有哪些,又有什么区别?天呐,天才都这般刻苦,何况我们这些凡人。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从天才的学习方法中,我们又应该领悟到什么东西呢?
说了这么多,我们很想知道,苏轼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呢?从他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略知一二。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应该说苏轼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洒脱气质和神秘气息的人,要不然,他就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问家,或者成为了一个谨小慎微的政治家,而不是成为一个有趣可爱的诗人。再者从小受爷爷的熏陶,信奉佛教,经常和僧人探讨人生,与僧人成为朋友,所以他能够消化那些不爽,化解那些不快,看透那些不堪。同时他一方面深受儒家的出世思想,能够积极进取,忧国忧民。一方面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无为而治,悠然自得。所有这些因素造就了不可复制的苏东坡,他的生平应该和他的诗篇一样流传千古。
邂逅苏东坡 遇见真性情感谢苏东坡纪录片,感谢百家讲坛,感谢清华附小的小学生们,让我再次遇到千古奇才又可亲可敬的苏东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