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9期“春节”专题活动。
今年鬼使神差,我竟然决定守夜看春晚。
提起春晚就会看到各种“不复往年春晚”的吐槽。而我仔细一算也是有十几年了没看过一届完整的春晚了,尤其是结婚后,几乎连瞄都没咋瞄过。
提起春晚,萦绕在脑海的是家人的欢声笑语。因为每年的除夕夜,爸爸都会炒几个拿手硬菜,喝上一杯加了雪碧或者可乐的干红,然后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下肚兜底后,我们一家人开始了我们的节目—打牌。
一般,爸爸是善后的,洗洗刷刷收拾桌面。妈妈、弟弟和我,我们三开启等待春晚而斗地主。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经常打牌,什么过三关,斗地主,炸金花等,基本都会玩。而弟弟还小,牌技有限,他又心疼那点刚到手的压岁钱,结果就是输多赢少,眼看他脸色有变,爸爸就赶紧登场,坐在弟弟旁边帮他掌舵。
每年的结果都是,我和弟弟输了,最后钱却多了。妈妈赢了,却连本钱都没有了。
等春晚一开始,我们就赶紧收了牌,装起钱,坐在被窝里看春晚。
那时候,我们只有一间房,一张大床就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间,我们就坐在大床上看着前方一张旧桌子上放置的一台小电视机。
电视机里时不时传来掌声,屋里也时不时聊着天。那时为了省电,灯是关着的,整个房间在蜡烛的燃烧中,而显得昏暗。昏暗,拮据而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而如今,房间大了,灯也是亮得刺眼,我手捧着手机,躲在被窝里看春晚。
节目里,连主持人都很难叫出来名字了,舞台上更是生面孔偏多。熟面孔也是有的,像蛇娘子赵雅芝和叶童,还有王菲。也还有些熟面孔,只是叫不上名字罢了。只是前面三位是从久远的地方走出来的,自带了一份年份的厚重与亲切感,就像从那老房子里跑出来的一样,明晃晃地映照着儿时模样。
没有了赵本山蔡明等熟悉面孔的小品,也照样期许着,可真正看完以后,连同小品演员的面貌,都模糊起来,最后也只剩下“小品”了。
就像现代的预制菜,速食菜,总少了一种味,也少了一种深刻,健康什么的就不要讲了,“管饱”而已。
机器人扭秧歌算是最新的亮点,而且这亮点耐人寻味,又是像我平凡之辈不可琢磨的,也就跟着哇塞哇塞。
但看到一条评论,我还是很喜欢的。大意是咱们中国人是特别爱好和平的,旧有发明的火药是用来放烟花的,现有发明机器人来跳舞。是舞还是武,先亮出来再说。
2025年的春晚有新有旧,让人总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就像春晚本是一家子一起看的节目,却成了我一个人守着的节目。
一个人看着一群人的热闹,一个人同十几亿人一起跨新年,虽然只有一片薄薄的屏幕之隔,却有着天上地下的距离之遥。
2025,我来了,愿国泰民安山海无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