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流量红利的见顶让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新的领域里,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尚未得到深度改变的B端成为他们觊觎的领域。
一场以改造B端为代表的全新时代正在来临,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之为“新零售”,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产业互联网”。
无论哪一种叫法,总之,一个以改造上游行业为代表的全新时代正在来临。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通过赋能的方式去改造上游的传统行业,以改变他们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获取流量为主的盈利模式。
同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进行流量赋能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赋能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流量赋能,新技术、新模式等诸多新的赋能方式都加入到了赋能的阵营里。
与此同时,资本也开始向产业互联网的风口聚集,互联网造车、无人驾驶、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诸多新的概念开始涌现。
一时间,产业互联网取代消费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新高地。不断有新的玩家加入其中、不断有新的模式迅猛涌现,新旧两股势力开始在产业互联网的大江大河之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
产业互联网酝酿新风口,新挑战才刚开始
人们之所以会对产业互联网如此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与互联网时代以C端为主打的盈利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备受C端流量红利见顶煎熬着的人们来讲,以B端行业为目标对象的全新发展模式无疑是一片蓝海。
尽管B端行业尚未发生深度改变,但是,想要通过赋能B端来实现新的增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B端用户需求的广泛性、特殊性和个性化无疑向赋能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只是主打概念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改变,产业互联网需要更多、更加广泛的介入才能达成既定目标。
因此,当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打开,在巨大的红利背后或许一场新的挑战正在酝酿。
互联网技术不再有效,产业互联网需要新技术的加入。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人们实现了供求双方的“平台化对接”,从而实现了行业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互联网+”模式开始在各行各业当中开始出现,零售、出行、金融等诸多领域里都出现了对应的大型平台。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仅仅只是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行业效能的方式已经无法再起到真正实质性的效果。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无法再深度影响和改变行业本身,如果继续坚守互联网技术,必然无法带来真正有效的作用和效果。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新技术去影响和改变传统行业本身。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以阿里、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开始不断加码新技术,无论是从投资布局上,还是从落地应用上,他们都在将新技术作为驱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根本动力。
头部的科技公司尚且如此,对于中小型的科技公司来讲,或许要付出比这些公司更多的精力才能真正将新技术打造成为驱动自我增长的全新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不再奏效,需要试图掘金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玩家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
平台模式不再奏效,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深度介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的模式都是通过搭建平台的模式将供求双方聚集到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对接来达成行业效能提升的目的。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这种以平台对接和信息撮合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是非常奏效的。随着互联网影响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壁垒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开始大幅度减少。
产业互联网时代以B端用户为改造对象的现实最终让平台的作用显得不再那么重要,B端用户更多地需要的是真正能够改变本身的生产和供应方式。
需求的改变最终让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模式不再有那么重要的效果和作用,通过深度介入到行业的流程和环节当中去改变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将会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方向。
通过将新技术加入到传统行业的生产和供应过程当中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对于传统行业的生产和供应方式的根本改变才是重点。
基于这种逻辑,仅仅只是依靠平台模式必然无法达成这样的效果,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更多的是能够加入到行业生产和供应流程和环节当中入局者。
通过对每一个流程和环节进行深度赋能去改变那些原本在互联网时代被忽略的存在,最终实现对传统行业的深度改变。
流量不再是关键,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更加复杂和多维。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得流量得天下的时代,谁拥有了足够多的流量,谁就占据了主动。通过将手中的流量导入到需求方,流量巨头便可以轻松实现盈利。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以B端用户为主要对象的全新时代的来临让流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巨头不再有优势,仅仅只是输送流量就可以盈利的方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新的挑战。
B端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广泛性都在让流量赋能的方式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仅仅只是做流量的供应无法达到改变B端行业的效果,盈利必然会出现困难。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流量不再是关键,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开始变得更加实际、复杂和多元。
只有通过深度介入到B端行业当中,去满足B端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才能实现盈利,而不是仅仅只是做流量的贩卖和信息的撮合这么简单。
那些在互联网时代被视作脏活、累活的部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必须硬着头皮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盈利。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在巨头和资本的联合加持下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新的变局正在上演。
想要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风口并不能仅仅只是按照互联网时代的既定套路来操作,只有找到符合产业互联网时代规律的发展模式,才能跳出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固定思维,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产业互联网的新风口开始打开,新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前途未卜,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的加持,资本的不断鼓动开始让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到了产业互联网的阵营里。
尽管如此,产业互联网的挑战依然很多,仅仅只是靠概念和营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变得俗套,洗牌开始迫在眉睫。
面对前途未卜的困境,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
有效而又多元的赋能方式满足B端用户多样化的新需求。其实,B端用户和C端用户的根本需求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仅仅只是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赋能方式来满足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很显然会出现供求不对等的情况。
当产业互联网从行业布局进入到深度洗牌,赋能方式的多寡、效果将会直接关系到玩家的盈利方式。
如果想要避免陷入概念的怪圈里,找到有效且多元的赋能方式成为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时代风口的关键。
面对尚未确定的市场方向,面对不断洗牌的市场格局,玩家们只有通过有效而又多元的赋能方式来满足B端用户多样化的新需求,才能避免陷入消费互联网的怪圈,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
抛弃对概念的幻想,不断创新和开发多元且有效的赋能方式,不仅可以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而且可以避免在洗牌到来的时候被淘汰。
抛弃所谓的流量思维,不断丰富赋能的方式,或许才能真正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新风口。这个时候,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才有可能避免陷入孤注一掷的怪圈,真正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抛弃概念和营销噱头,真正能够改变B端用户。同流量时代可以通过运营和营销的方式来获得用户和流量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更加在乎的是对于传统行业的深度改变能力。
面对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汹涌态势,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抛弃概念和营销的噱头,实实在在去改变B端用户。
以阿里、腾讯为样板,我们可以窥探到些许端倪。
无论是他们对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布局深入到了场景、技术和服务等方方面面,之所以这么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期望通过深度参与到行业运作过程当中去真正改变B端用户。
因此,当产业互联网开始一步步沦为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的是如何去真正改变B端用户本身。
如果我们去寻找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未来,告别消费互联网时代主打的营销和概念,真正去改变B端用户本身,将会成为一个主要方向。
因此,只有真正改变了B端行业,产业互联网玩家才有变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否则,所谓的改变或许概念而已。
告别对互联网的依赖,产业互联网需要的是“从头到尾”的创新。很多的产业互联网玩家天真地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概念而已,其实质和互联网并不太多区别。
有这种幻想的人可能在产业互联网初期还有一定的市场,等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洗牌期来临之时,首先被淘汰的就是这一群人。
面对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洗牌,面对行业发展未来的不确定性,避免被淘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彻底与互联网诀别,从头到脚进行深度改变,从而找到破解行业发展痛点的方式和方法。
只有对产业互联网从驱动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创新,才能跳出所谓的消费互联网的怪圈,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通过对产业互联网进行“从头到尾”的创新,我们不仅可以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同样可以表面重蹈互联网的覆辙。
可能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早期会有一些困难,但是,等到行业进入到深度洗牌期,这种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将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优势。
巨头和资本簇拥之下,产业互联网的风口开始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加入其中。
在一片繁荣的市场之下,新的危机正在酝酿。这无疑给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或许只有真正跳出互联网的怪圈,找到属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模式,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风口,而非仅仅只是一味地迎合风口和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