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越简单,越深刻。
【原题再现】
古代的“节”字,上边是竹子,下边是一个人跪坐在盛满了饭的饭盆旁边,好像正在吃饭呢!“节”表示用来吃饭的竹碗,竹节是天然的碗底。竹碗可以做打击乐器,所以节又表示节拍。后来,这个字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表达的含义越来越丰富,比如关节、节约、节奏、气节、节日等。
请根据上述文字提示,以“节”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地名、校名、人名等真实信息。
【学生习作】
节
岐山三中九六班 李紫灵
何为“节”?不食嗟来之食是“节”,“粉身碎骨浑不怕”是“节”,“千磨万击还坚劲”亦是“节”。徜徉斑驳的历史长河,节是文天祥,是陆游,是李大钊,是江雪琴……它可能是千千万万个人,也可能是千千万万种人!
放眼生活,这样的人,也不曾少过。
村子一角,一间破旧而整洁的老房屹立着,那里住着一个奇怪的人。孩子们都叫他“疯帽子”,因为无论酷暑寒天他总戴着一顶旧帽子。令人奇怪的是,村子里的人都非常敬重这个爷爷,总会有人送去热腾腾的馒头,喷香的饺子,他却从来都没有接受过。
一天,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晒太阳,无意间又谈起他来,我在旁边细听,才知道了关于他的故事。
他今年91岁,参加过抗日战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红军加志愿军。大人们还神叨叨地说,那个爷爷肯定受神灵的保护,跟他一同出去打仗的两批人几乎无人生还,而他却毫发无伤。
对于这样一个“大人物”,政府多次提出想为老爷爷翻新房子,都被他拒绝了,甚至于送来的生活用品,他也从不接受,这使我更加好奇。
一日,奶奶蒸了些大馒头,叫我送些给老爷爷,我才终于有机会解开谜团。我一路小跑,又看到了熟悉的景象,他扛着锄头挖着家门前的小半块菜地,看起来瘦弱却充满力量。我整了整衣服,有模有样地向他打招呼,并行了一个少先队礼。他看着我笑嘻嘻的,脸上的褶子由内而外舒展开来,显得亲近又和蔼。
看到我手上的馒头他心领神会,笑着对我说:“乖孩子,爷爷家里有,拿回去吧,也谢谢你奶奶。”
“不行呀,奶奶交代了,一定要给您的,拿回去她会说我的。”
老爷爷有些犹豫,我又说道:“爷爷,咱们俩一起吃,我还想听您讲故事。”爷爷先是微微一怔,随后便热情地招呼我去他家坐坐。
揭开那扇门帘,一切一览无余。床上的被子被他叠成豆腐块,那顶“疯帽子”被庄严的放在正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右墙上一整排勋章,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在熠熠闪光。
听爷爷讲故事时,我就坐在床边,我们靠得很近。他说他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跟他同去的两批人的照顾。因为他年龄最小,大家吃的穿的都紧着他,战场上替他挡子弹。说到这里,他眼中泛着泪花,声音也有些哽咽。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难以想象他们当时的境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内心的震撼。
不知不觉半晌过去了,馒头被我吃得不多了,我不好意思挠挠头,他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还干得动呢,我要带着战友们的希望坚强活下去。你也要好好学习哦,乖孩子。”
那时,我才明白,哪有什么金甲神人,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总有一些人驮起日月背扛风雨。
老爷爷本身就是个奇迹,是生命的奇迹,更是传承与守护的奇迹。如今,他所展现的气节,就像他的勋章般熠熠生辉,屹立不倒,激励我们青年一代向前去。
【习作点评】习作立足生活,透过“节”字本身,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并以一个看似普通的身边人(老爷爷)为主人公,记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深刻揭示了“气节”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篇考场作文,习作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已是难能可贵了。不过,如果叙事时裁剪能够再巧妙一些,重点情节能够再突出一些,就更优秀了!(指导老师:候会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