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作者: 静宁李店中小王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6:36 被阅读16次

今天是我们学校4-5年级240余名学生参与彩虹花晨读课程第7节。是跟着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先锋小学张艳老师学习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七言绝句《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学习过程:

学习一:走近网师,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甘肃网师张艳,孩子们已经很熟悉,因为去年11月14日给我们教了《观猎》;11月21日,给我们教了《夜上受降城闻笛》;12月5日,给我们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尽管这三节课教的都是8:05—8:25第二节晨读,但是在11月14日和11月21日这两天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张莹萍和张艳,孩子们看到都是我们甘肃的老师,并且张艳老师所在的学校离我们不远,知道我们附近的老师给全国的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很兴奋。并且她上课的节奏不紧不慢,孩子们很是喜欢。今天再一次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欢呼雀跃,积极热情的参与。

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学习二:走近节气,激发爱国热情
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因为明天(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也是第一季度的最后一个节气—春风。课前张老师给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春风”。是我国传统的从帝王到老百姓扫墓祭祖的日子。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将春风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发声,三候始电。使孩子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二十四节气仅仅是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使孩子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学习三:走近作者,激发探索欲望
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戴叔伦(732 -789 ),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

他的诗,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多写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悠闲舒适的情调。他的山水诗语意清丽,风调秀美。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戴叔伦的父亲和祖父都学识渊博,都做了一辈子隐士而不愿为官。戴叔伦也是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可到了戴叔伦这辈儿,迫于生计只好出仕为官,作这首诗时任东阳(今属浙江)县令,当时生活无忧。 孩子们知道后人对戴叔伦的评价这么高,我们学过唐代诗人的古诗有好多好多,但是学习戴叔伦的是第一首,并且作这首诗时作者政绩卓著,生活无忧。这样更是激发了孩子们探索学习《兰溪棹歌》的欲望。

学习四:走进古诗,逐步品鉴赏析
1.反复朗读,初步理解

这首诗生字较少,为了让孩子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积累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采取了男生、女生单独读,男生、女生集体读,小组对读,全班集体读,抢读、唱读等方式的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很快大多孩子们都能背诵。并在张老师的详细讲解下,知道这首七言绝句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的诗,其实就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2.整体感知,体会诗意

在孩子们反复朗读和张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理解了诗意: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全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3.逐句品鉴,赏析全文

全诗四句,首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并描会出一幅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把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影在水中的山写得极为纤丽、秀气。

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小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的情景。与一、二句比较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写“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迷人,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整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不见一个“人”子,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感悟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刻苦努力,潜心钻研,去探究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这笔财富!

感悟二:

诗歌,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阅历更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任何人,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感悟三:

是彩虹花,在每个黎明把我们唤醒。是彩虹花,给了我们畅游在古诗园里的机会;是彩虹花,让我和孩子们开启一个新的美妙的清晨。

相关文章

  • 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今天是我们学校4-5年级240余名学生参与彩虹花晨读课程第7节。是跟着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先锋小学张艳老师学习唐代诗...

  • 兰溪棹歌

    今晚胡杨林小朋友背的是戴叔伦的《兰溪棹歌》,简单说了下意思,主要想让他想象到诗中景色的美好,说到“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棹歌

    今天是我们班参与彩虹花晨读课程第 14节; 助学教师:廖小清 参与人数:五年级18人 今天课程的收获: 今...

  • 兰溪棹歌

    今天我带着班上的52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场运动:捉鱼!是的,当学生们在理解“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后不禁瞪...

  • 兰溪棹歌

    清晨,和孩子们一起走近《兰溪棹歌》,欣赏一番美景,由一弯新月、山色、溪水、柳树、春雨、鱼儿等意象构成的“月下鱼跃图...

  •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

  •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第二单元

    二单元: 默写:古诗《兰溪棹歌》、《桃花溪》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第二单元

    二单元: 默写:古诗《兰溪棹歌》、《桃花溪》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

  • 《兰溪棹歌》晨读学习收获

    昨天我们吉林的气温升至16°,刮了一天的大风,今天突然下降,傍晚,下起了初春第一场小雨,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抽丝剥茧 逐步品鉴——学习《兰溪棹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rt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