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念先行与学术规范
网友A:
这个问题不用发声啊,发声干嘛?总得让人说话啊,大家不靠闲聊怎么消磨人生?每一个闲聊都去“反驳”,是嫌生命很长吗?
孔子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朱熹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王阳明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朱子全书》25册呢。他们就没有“逻辑”,“逻辑”这个词怎么能到处用呢。没有任何一篇专业论文会直接上手讨论“儒家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可作为论文选题。
我:
不能说没有,有一种叫理念先行?
就逻辑的形式来说,这个逻辑问题也复杂,你看很多论文,其实是理念先行,后面证明。同样的史料,他们的用法不一样,结论当然也不一样。我不知道表述清楚了没有?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史料的问题,是方法论,或思维方式的问题。注意,别针对我,哈哈,我是说别人这样的搞法,大家怎么看。我本人对之也持中立态度。
我是说,咱们看看人家的观点,也没什么损失,有些我看确实也不太好反驳,这位是搞逻辑学的(号称哲学疯子的黎鸣)。
网友A:
我有个同事姓曹,专业马哲的,最崇拜黑格尔,无论说什么问题,都先说“这是一个环节”,然后就是“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最具体的,最现实的”,“其中必然包含着它自身的对立面”,“最终是自由的、自在自为”,我们戏称他为“曹格尔”。
你无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他一开始就是这套宏大的东西,所有的现象都说得天衣无缝,听上去头头是道,具体内容一点没有,无法与之对话,他的思维就是一套框架。任何材料拿过来,用他的框架一加工,出货,他也不想和别人对话,在自己的框架内自给自足。
我的根本观点是,应该停止这种“讨论”,“历史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的历史工作。《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写的,没人当他是个历史学家,对啊,只要不和他对话,他就没有特殊之处。
我:
哈哈,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也得多看一些也好下结论。
其实,说到底这是个方法论的问题了,是理念先行,还是你说的史料先行。但是,史料在不同的人的手里,会变成不同的结论。而最初的出发点,很难说是什么先行,因为史料也可以证明,当然不能证明的情况,他的题目就要变化了。
我的意思,就是历史学家,也可能是理念先行的。这个没什么特殊之处。如果要分类,历史学家中确实也存在不同的历史学家,否则,他们的争论也厉害,也各有派别。按理说,史料应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针锋相对呢。
网友A:
那个黎鸣的文章《论语毁了中国人的道德》,这都是什么啊,巴普洛夫一摇铃铛狗就要流口水,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就这么容易?《论语》是什么时候的作品,“中国人”经历了多少变革?
什么时候历史开始这么叙事,“历史”就完了。看这些干什么啊,吃饱了总得干点啥,说什么是他们的自由,历史学科有自己的规范,和这些人没啥关系。
我:
他本身也是研究西方逻辑学的,这完全是逻辑学的搞法。反正从头到尾推理下去,越想越恐怖。看这些,那当然促进自己的思辨能力了,哈哈,其实也没啥用,看看人家是怎么反,你再去反人家。
我的意思,他的观点标题是挺独断的,看上去也挺吓人,当然也自然有他的论证方式,虽然人们可以笑笑就行了,但这个人不简单,关键是他的屁股站的位置,还有他的影响力不小。
网友B:
连黎鸣的文章都看,真闲,居然还有时间评价,老爷子十几年如一日的反儒反孔,就是不肯抽两天时间看看儒家经典到底说了啥。你想认识老爷子的话,我给你给介绍一下。
我:
这话说的,说得好像比人家老爷子自己都理解老爷子,哈哈,和闲没啥关系,当然任何人的文章都要去瞧一瞧了。还有,嘲笑人家可以,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看儒家经典呢,他是你鄙视的对象,你还读他的文章的人,也成了被鄙视的对象了?玩笑话玩笑话,不能当真。
哈哈,没有兴趣认识,只对文和观点有兴趣,反正我看东西,正反都看,有利于了解全貌。
网友A:
这个正反没有关系,不是他的立场在反儒还是尊儒,这种人这样子的文章,正和反都毫无意义,民国时候反儒的人多了,真学者的文章,反儒也值得去读,而且必须得读,这种人还是不要来尊儒了,来尊儒也是要搞坏传统的那群民间“大师”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能用这种话做标题,真的是自我写照。有思辨能力,有学术格调的人会做这种标题党?
我:
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一句话就把人家一辈子给否定了?
网友A:
有人问:你读过南师所有的著作吗?没读过怎么知道他的作品不行?答曰:好书才值得反复读、仔细读,烂书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烂书了。
我:
哈哈,你的意思他写的烂?难以理解。这个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仅仅靠个人的主观体验吗?
网友A:
技术含量是客观的,秃头上虱子一样明摆着的。
我:
当然了,在我的印象,反正我的标准里吧,好书就是能很多与众不同的观点,并能激发正反两方面的激动。比如弗洛伊德的某些作品,在社会上争论得很厉害,用庄子的话,自己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当然是偏向自己了。
网友A:
这和立场没有关系,和技术有关系,XX上十万个反儒的声音,一百万个尊儒的声音,再多一千万个又怎样?
我:
这东西本来也没什么标准,问题是技术又是什么东东啊?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我个人认为,好书不是让人家赞赏作者的,也可能引起人家批判它,甚至是,不持任何立场,这篇文章和好书没啥关系,就是人家的n多文章中的一篇而已。
网友A:
你就看他这篇文章,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孔子和西方的历史人物就发生比较了?比较的前提是什么?比较的合理性在哪里?都没有,什么叫信口开河?
这就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表现,什么话都是“我以为”。好文章的观点是用来证明的,而不是去下结论的,好文章的模板,我上午已经举过例子。
我:
你的意思不是你认为,而是你代表真理了?人家就是一篇文章,前后很多文章的连着看,我之所以截图过来,也是说他标题比较吓人,前面的还有几百篇文章。话不是这样说的,什么好文章,你那个模板就是好文章了?
本来不想争论了,就是抛砖引玉而已,晚上还挺忙的,这个也没啥意思,也没啥标准。
网友A:
读一篇文章,思维受到训练了,和看一堆“我以为”的东西,这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体现,就这截图里面,就这么几句话,几乎一句话下一个结论,和《圣经》一样,没有一个结论是证明的,全是独断的。
这是一个人思维的根性,再看一百篇也一样,喜欢宏大叙事和独断的人就这样。
我:
这是两码事吧,人家说我以为本来就是谦虚的表现,很多,专家学者,也都是这样说的,截图里面有片面性,不可能把所有文章都加上。
哈哈,你这样说不恰恰,独断论了嘛,你看看他之前出的,从90年代到,这几年出的好几本书,里面都谈的很具体的,倒真的不是宏大叙事,从一个人简短的一两篇文章里真看不出来的。再说一句吧,我之所以觉得逻辑有问题,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做了一辈子好事,不小心两件坏事被抓到了,于是他本质上就是个坏人了,甚至是开始怀疑他,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个坏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