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分享者。
∥棉花糖实验∥中的延迟满足效应

∥棉花糖实验∥中的延迟满足效应

作者: Sencer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22:59 被阅读0次

看过一点心理学书籍的人相信都听说过∥棉花糖实验∥,这个实验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实验人员在学校找到一些6~8岁的孩子,在他们面前分别放上棉花糖。这些实验人员告诉这些孩子,说如果等几分钟他们回来,那些没有吃面前棉花糖的孩子可以得到相同的棉花糖,那些在回来之前吃掉面前棉花糖的孩子则不会得到。

据说这些实验人员对这些经过实验的孩子进行过追踪观察,发现那些能够忍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在成年之后的成就要比那些忍受不住诱惑的孩子普遍都好。

正是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有一些实验人员又做了一个相似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的,他们找来的也是6~8岁的孩子,差别是这些孩子的家庭富裕的程度不同。

在实验的过程,实验人员发现那些家庭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奖励,而那些处于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大概率是不会得到奖励。在这个实验中,实验人员又更改了一下其中的程序。他们在应该给奖励的时候,没有给那些孩子们奖励,对孩子们说第二天等消息。

第二天他们又找这些孩子们做相同的实验,这一次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实验人员用了十年时间跟踪孩子们的成长,发现那些比较稳定的孩子,他们的综合成绩要比其他的孩子都要好。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面对挫折与不确定的时候,能够以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去面对那些挫折,可以降低那些挫折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把事情做好。

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实验,并不能说明什么具体的问题。试想一下,那些孩子这么小的年龄,面对棉花糖的诱惑,有几个能够忍住肚子里的馋虫呢?不用说小孩子,就是成年人,在面对一些可以激发食欲和情欲诱惑的时候,也很难抑制住那种冲动。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面对一些与己利益相关的事情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到先人后己的恐怕不多。君不见那些为了个人利益争的鸡飞狗跳的事情多如牛毛,如果人们在遇到那些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事情,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就会少许多的矛盾发生。

我们经常说的登高望远,其中的喻意也非常的多,不仅仅是物理性质上的登高望远,也有其他方面的喻意。如果与心理学中的∥棉花糖实验∥来对照的话,可以看到其中有通之处,都是在教人们用一种延迟满足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延迟满足就是推迟一些可以当下就可以满足的事情,以求得更多的满足。简单的道理可能谁都明白,具体的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需要具有综合的分析能力。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我们自己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而发出变化。比如说年龄、知识、身体、收入等,以上这些都存在着变化因素,所以说延迟满足根据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策略。

就像前面的棉花糖实验,对于一些家庭贫穷的孩子,他们的最优策略就是立刻吃掉眼前的棉花糖。要不然,那些棉花糖很有可能被人抢走或者被父母分给弟弟妹妹们吃,那个时候自己就无法掌控面前的棉花糖了。

由此可以看到,身处不同的环境,做出的选择也常常会与那些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看一些人做事情的时候,其实他们做的是最利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之所以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大概率的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他们的行为。

为什么知道了一些道理,在做事情的时候又常常需要忘记那些道理。因为一些道理在不同的场景下就可能变得不合时宜,需要对那些做事情的方法进行调整。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把那些道理融汇贯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棉花糖实验∥中的延迟满足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yx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