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格子的《安静的母亲》。
文中讲的是,母亲给她送草莓。正好她在睡觉,一个半小时醒来,“妈妈坐在房门后,那里是这个房间离我直线距离最远的地方。好像稍微靠近我一点点,她就会惊扰到我周身的空气,然后惊扰到我的睡眠。”
而格子一个半小时并没有沉睡,似睡非睡状态。楼上缝纫机穿透楼板的声音,窗外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她迷糊的听着,就是一直没听到母亲的动静。一个半小时母亲一直在安静的待着。
文中看出她似乎很烦母亲,烦母亲粘她,想跟她一个床躺着,想跟她说话,想多看看她……而她偏不让母亲躺她床上。有一次,她去哪母亲就跟到哪儿,因此和母亲大吵一顿。她也不喜欢母亲没事盯她看……
看完文章我唏嘘不已,给她评论:
文中我看到了我和我儿子的影子。
今年寒假以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好像很僵!他一个寒假几乎都在感冒。所以我关心的较多,唠叨他早睡,唠叨他不要吃辣,唠叨他多喝温水……
听到他咳嗽我就难受,特别是夜里,一阵一阵的。咳嗽影响睡眠,休息不好,感冒更难好,白天还没有精神学习,那时他正在备考一些证书。
我唠叨,他就烦,甚至于到了我一开口他就皱眉!我挺伤心的!他一点不理解我的心。真的,好代替,我替他咳嗽!
我这个人心眼比较小,孩子总是厌烦,我也挺难受。
很想关心又不让关心,只有尽量克制自己。
你妈和我一样,很想跟你说话,说啥都行。你说啥她都爱听,可是你不愿意她开口的表情,她都懂,她在压抑着。
我儿子睡觉,我也是尽量不出声。做事的时候都尽量轻,走路踮起脚,放东西轻轻放,大气不敢喘,就怕弄醒他,希望他睡好,身体才好。
你妈的心我太理解。她也是,怕吵醒你,所以安静的待着,能不动就尽量不动。
看你的文,心酸酸的,想掉泪。
希望孩子你能多理解妈妈。她是天底下最爱你的人。可能只是方法不对,她也想做到最好,很多时候并不能让你满意,然后她独自难受自责。
好好对妈妈吧,我想你也一样很爱她。
她给我回复:
父母看孩子,好像满心满眼都是孩子。孩子确实被关心习惯了,所以总是更多考虑自己的感受。我们也未尝不知道父母的爱,但是也需要些自由的空间。
我总觉得,在任何一种关系里,包括父母与孩子,如果两方的付出和得到出现了大大的不平衡,日积月累,会出问题。
你和我的妈妈一样,都是关怀备至,热切之极。我们其实都明白的。但当你密切注视一个人的时候,被注视的人就会产生不适。那同样,在一种基本只有接受没有付出的关系中,被关注者会本能地感到一种焦虑和压力。
另外,孩子对于生活细节大多不在意,越强调越反感,倒是对大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其把目光聚焦于他,不如和他一起朝前走。当他心里压力释放,他也会放开胸怀,不会更多地对父母的所谓唠叨产生敌意,反而更乐于吐露自我,并且开始聆听。
至于我和母亲,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里在互相地退让,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法全部释怀。只能慢慢地来。
谢谢你的评论,以你的心推想我母亲的心,父母之爱,恨不能替儿女受过,抵挡他们所有风雨。
然而我也希望,父母匀出一部分心力,关心自己。因为儿女在关怀父母上,所做实在太少。以至于生命有一种无法承受之重,叫父母之爱,无以为报。
我从不说爱父母,因为我无以为报,因为我自知言语苍白无力,而行动又远远不及。我又不承认我不爱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呢!
读了她的回复,我对孩子们有了更深地了解和理解。他们其实挺懂我们的。只是我们过份关爱给了她们不能承受之重!
她说的很对,从有了儿子,我的整个世界都是他,满眼满心都是儿子。他习惯了我的关爱,但是因我却失去了太多自由空间。
如她所说,我们做母亲的,过份的热切关怀,过份的关注,过份的强调令她们压抑,让他们反感,让他们有焦虑有压力!这种失衡的关系日积月累出现了问题。
儿子的一切我都想过问。早点睡、要吃早饭、少吃点辣、少玩游戏,要爱惜眼睛……事无巨细的。
我说多了,他就烦!
她说,希望我们做父母不要把目光总聚焦在她们身上,分出一部分心力在自己身上。她们的压力就会小点,慢慢地会放开胸怀,不会对父母的所谓唠叨产生敌意,从而乐于吐露自我,并且开始聆听。
我的回复:
感谢你推心置腹的回复,让我了解了你们的内心。因为我们过分的爱让你们焦虑,有压力,给了你们不能承受之重。
这就是大多数父母吧,不懂怎么去爱,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拼命用力,反而适得其反!
我会经常看你的这段话,反思自己的言行,再和我儿子相处的时候,放松,放手,给他空间,给他清净,没事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关爱自己,和你们一起向前走,努力做到愉快相处,一起成长!
格子给我上了含金量很高的一堂课!让我对她们这么大年龄的孩子有了从未有过的了解。
凡事都有个度,哪怕是善意的爱!爱一个人,爱到七分就够了,还有三分留着爱自己。世上的道理原都这么简单!无论是爱物还是爱人,都要有所节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时太多的爱不是爱,而是巨大的伤害。我们因为太爱却迷失自我!不仅害人还害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