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列子太学(慈祥华人)
意志与本质:系列故事3

意志与本质:系列故事3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3:05 被阅读0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说符第八14总第101篇

意识发于本心,意念合于道德,意志围绕事物的本质道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促进自己发展提升。就如何实现意识与道理的统一,列子从反面为我们讲述了如下故事。

故事一:

齐国有个穷人,常在城市中讨饭。城里人讨厌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不再给他饭吃了。于是他来到田氏的马厩里,跟着马医干点活,借此在这里挣到一些饭吃。人们戏弄他说:“跟着马医讨饭吃,不以为耻辱吗?”讨饭的人说:“天下最耻辱的莫过于讨饭了。我讨饭还不觉得耻辱,难道跟着马医会觉得耻辱吗?”

意志与本质:系列故事3

体悟: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天地所生,人类所需的一切都是从天地那里讨来的,人人都是讨生者。当上级的向下级讨饭(促进下级工作),当下级的向上级讨饭(利用上级的资源),人人都要讨饭,只是方式和心态不同而已。从本质上说,人们谋生都是一种讨饭,既然这样做了,有什么可耻辱的呢?

可是,有些人却认为在城市里谋生就高贵,正正当当地在马厩里做活却卑贱,跟着马医讨饭吃,还比不上在城市乞讨有尊严。看来,这完全是人的意识在乱贴标签。殊不知,“乞儿”有其智,了知这个本质,我们还比不上乞儿的境界呢。

故事二:

宋国有一个人在路上游逛,捡到一个别人遗失的借贷契据,回家收藏了起来,偷偷地数那契据上的齿数。告诉邻居说:“我富有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体悟:把财契当财富,把物据当物质,其实就是把意志当实质。契据代表信用,而一旦人们背弃信用,否定信用,或辨明信用真伪,徒有契据有什么用呢?“宋人”的心理作用竟然等同于现实,可见其意志与本质的距离,扭曲得多么大呀。

故事三:

有一个人家里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树,邻居家的老人说枯死的梧桐树不吉祥,那个人慌忙地把枯梧桐树砍了。邻居家的老人于是请求把这棵树送给他作为柴火。那个人就不高兴了,说:“邻居家的老人只是想要这棵树作为柴火,才教我砍掉这棵树的。跟我邻居却这样做,他这么危险难道可以做邻居吗?”

意志与本质:系列故事3

体悟:别人说“枯梧树”不吉利就听信,要借用又怀疑,总跟着别人的意志走,为何没有自己的主见呢?人的意志一旦离开了事物的本质道理,人生又凭什么踏实、淡定,避免迷茫、烦乱呢?

故事四:

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怀疑邻居家的孩子偷了。看他走路,像偷斧头的;脸色,像偷斧头的;说话,像偷斧头的;动作态度,没有什么行为不像偷斧头的。不久他挖掘谷地时找到了那把斧头。过几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孩子,动作态度没有像偷斧头的地方了。

体悟:这个人的“意志病”,严重到了把自己的意识变幻成了事实。怀疑时什么都像,释疑后又什么都不像,由意识支配现实,不知本末与“持后”,不明白意志与本质的前后关系,怎么才能清醒呀!

故事五:

白公胜忧虑有人叛乱,上完朝站在那里,倒立着带铁叉子的拐杖,铁叉子穿透了下巴,血流到地上也没发觉。郑国人听到这件事后说:“连自己的下巴都忘了,还会有什么不能忘呢?”意识显著倾注时,连走路踮起脚碰到树桩,踏入凹坑,脑袋撞到树干,自己也觉察不到。

意志与本质:系列故事3

体悟:白公胜意志专注,可谓达到了极点,落得个自害、误事而被人嘲笑。意志的目标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道理和规律,而一旦目标迷失了,忘掉了君主的应有职责,主观意志的存在又意义何在?本来自己是君主,本应该以天下为本,秉持正义,该如何则如何,犹豫不决是何道理?自己都胆小怕事,别人还能靠得住吗?

故事六:

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去了集市,到了卖金子的地方,抓起金子便走了。官吏抓到他,问道:“好多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体悟:想要得到金子的人,意志膨胀,已达到了目中无人的程度,哪里还有空间认识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呀。如此除了找死,还能如何?不过反过来看,假如在了知大道规律的前提下如此执着,比如刘邦起义,毛泽东革命,不怕牺牲,不顾一切,直而取之,反倒成了英雄领袖。意志与本质间的奥妙,竟然如此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志与本质:系列故事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dg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