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完即走」
最近「微信公开课」这个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的文章,获得了不少的关注。我关注的各个的媒体和社交平台都有人讨论这篇文章。我看完之后并没有想太多,后来发现很多人在讨论怎么理解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这个发问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我从一些文章了解到一些看法,但是还是没有解决心中的疑惑。
张小龙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用完即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用完即走?「完」难道不是由「走」来定义的吗?用户进到一个应用,时间耗在那里,直到用户离开应用,这才算「用完」了。如果用户的离开来定义「用完」,那么这个讨论就太没有意思了。
我们从反面入手,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用完即走」的反面是什么?张小龙反对的应该是两样东西:第一是应用过于热衷于黏住用户,强行把用户留在应用里;第二是产品不断推送通知,把用户拉进应用来。以线下世界举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都知道大型超市会把酸奶、蔬菜这种高频需求放在比较角落的地方,客人想要买酸奶就要走过常常的道,这样就能带动其他商品的消费。同时超市的物品(尤其是促销商品)摆放、背景音乐选择都是很有门道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客人多在超市停留,这样就能促进消费。同理我们知道,京东这样的购物网站是不会希望客户「用完就走」的,客人可能只是想买一本《小时代》,他们进去京东之后,京东不会轻易放过这个用户,会给他推荐更多商品,会让他看到当天的促销,希望他除了买《小时代》,还会多在京东停留,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想买的。
我们会知道,像淘宝、京东这样的产品是不会希望用户「用完即走」的,张小龙说的
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
是应该是针对部分产品而言的。
从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可以这么定义「用完即走」:用户完成使用前预设了一个目标之后就离开应用。
张小龙举了个例子:「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例子,我觉得是谷歌,谷歌在很多年前就提出来让用户搜完就走。」用户打开谷歌都是有目的的,他们搜索到想要的东西之后,就会离开,而且谷歌不会强行牵扯用户注意力,不会希望他们多在页面停留。这就是用户完成预设目的之后就离开。
在这方面做的很好的产品并不多,因为很多产品为了商业利益,会希望多吸引用户注意力,所谓「在充裕的时代,注意力是最稀缺的」,商业组织会希望赚更多的注意力,然后将注意力转化为赢利。
为什么要谈「用完即走」
我们首先看看,张小龙是嘴上说说,还是真的是这么做的。
在四年前,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一个长达八小时的演讲,从下午两点多到晚上十一点多,(了解和下载请看《比特学徒#18. 腾讯投资Kik,以及张小龙长达八小时的演讲(下载)》),那次演讲中,也能看到张小龙在做产品上是追求「简洁」和「克制」这两个哲学的。他在那次演讲中,就谈到他们做摇一摇的时候,要把产品做的很简单,在摇一摇的界面,一个文字都没有,但是用户打开那个界面,就会直觉地摇一摇手机。这就是「简洁」。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微信的公众号是收在盒子里的,比如微信广告很少等等。可以看出,张小龙在这方面是言行合一的。
我认为张小龙的产品观是有受到苹果的很大的影响的,他在演讲中会经常用苹果举例,而且可以看出他对苹果的产品是有用心研究的。我在对比 Mac OS 和 Windows 的时候,就特别关注两者的设计哲学,Mac OS 是默默当工具的,它存在感不强,而 Windows 使用的时候常常会有东西出来刷存在感——直接后果就是打断我们的手头工作。我在知乎的回答说到:「好的产品不是那种用起来很爽的,而是用起来不会让你感觉到不爽的产品。」好的产品常常是存在感不强的。
个人认为,微信现在就存在这样的困境。用户已经开始对微信不爽了。就从简书首页的文章就能看出来,最近批判微信(尤其是朋友)浪费我们太多时间的文章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希望逃离微信了。这点应该是张小龙不愿意看到的。这应该是张小龙谈「用完即走」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们要结合当天的演讲看。当天的演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宣布他们要推出「应用号」。应用号跟公众号和服务号不一样,一个最关键的地方是应用号是不能给用户发消息的。要好好听张小龙的原话:
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APP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
这是符合张小龙对好的产品的定义的。安静地存在那里,需求来了用户就想到它,用户完成目的了就离开。就像我们家中的螺丝刀和锤子,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刷存在感,它们一直在那里,我们需要的时候用就是了,这才是张小龙对好产品的想象。
张小龙提「用完即走」,是输送价值观,也是在做教育工作,他要以自己的影响力来教育开发者要克制,要做安静的产品。
微信自己也要「用完即走」吗
有人会用QQ、微博、facebook等等产品为例,说一个产品做大了,就不酷了。我们确实见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产品做大了,就开始大而乱,知乎现在也面临这样的困境。但是谷歌和微信就是以自己的「简洁」和「克制」在证明着,产品是可以大且酷的。
产品生命周期大概没有什么人会觉得 QQ 是酷的。我认为微博是本可以很酷,但是却被做烂了。选择不酷,大概是基于商业原因。从产品生命周期来说,QQ 已经走入成熟期了,用户量已经难以增长,它们要思考的就是怎么留住用户,同时从这些用户上面赚钱。于是就会有各种花哨的玩意来让用户保持新鲜感,会有各种会员、装饰、皮肤、广告之类的来变现。从波士顿矩阵模型来看,QQ 就是下现金牛类型的产品,它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收入,而不是增长了。
有些人直接用「你不是微信,所以不要学什么用完即走」来结束讨论,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太大意义。应该讨论为什么微信可以用完即走,哪些产品可以试着做用完即走,哪些产品不要用完即走。
波士顿矩阵模型显然微信不希望那么快进入成熟期和成为现金牛,它还希望留在增长期,同时做明星。要商业化,要把产品做烂,做成现金牛,至少也要等到市场稳定好几年,增长乏力,基于公司压力吧。现在的微信还是有创业企业的气质的。继续做酷的产品,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商业化,这是微信在做的事情。
整篇文章中都在直呼张小龙的全名,实在是有点不敬,对于张小龙前辈的做产品的哲学,和对好产品的坚持,我是非常敬佩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击下方的「喜欢」,评论,关注我,或者分享给更多的人,欢迎转载。本节目每周五更新,谈科技、聊人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