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杨绛传》读后感

作者: Mina茄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09:52 被阅读41次
    No4-《杨绛传》读后感

    《杨绛传》读后感

    杨绛,1911-2016年,当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

    这本书,比较详尽地记载了杨绛先生的一生,从她的父母一辈开始,到她百年多的人生,可谓是一部近百年的文化发展史。杨绛先生的存在,就像是一本书,记载了近一百年来的国家变化、社会进步、文人和老百姓的种种生活经历。

    她出生文人世家,父亲的学识和留洋经历,带给她从小对世界的认知,就比他人宽阔了许多。而她母亲身上的照看全家以帮夫君放心施展自己抱负的坚韧,也是给杨绛对后来自己甘做钱钟书的“灶下婢”起了榜样吧。

    青少年时期的求学,养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直至终生的好习惯,也因为此而与钱钟书这个嗜书如命的人,可以千里姻缘有书伴一生。夫妇俩彼此相携相扶,一起共留洋学习,从一个不会做饭做家务的精致女子,一步步自学研究厨艺成合格的“厨下娘,灶下婢”,只因她爱他,知他,宠他。爱他满腹才华,知他是一个一心只有书,生活很马虎的人,宠他爱吃肉和零食的小孩性。

    而当他们在1948年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并从此开始漫漫为国奉献、承担重任、又因势而落难被批被斗被下放、再回正常人间抓紧一切时间将自己毕生所学一一整理出版,这一切惶惶然几十年。。。

    淡泊却又坚定的处世哲学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在书中每每看到杨绛先生的一个又一个十年,沉沉浮浮中的世事变幻,她犹自“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

    大家的文学成就

    同时驾驭剧本、翻译、散文、小说等多种题材,精通多国语言,为了更符合原作原意地翻译西班牙作家的《堂吉诃德》,更是会中年自学西班牙语。这些背后的付出和认真态度,才是成就大文学家的根基。

    优雅克制的文情

    再艰苦磨难的生活,也无法从她的文字中读出丝毫抱怨。《干校六记》和《洗澡》中,她写的那样克制、那样平静,充满了温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是先生原本的宽广胸怀,不易与常人常事计较,更是先生将生活的希望永远寄托在未来,相信一切苦难终将过去。

    最后,用先生的几段话,作为结尾,细细读之,从中再次了解这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奇女子吧。

    “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不管风吹浪大,我自坐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不晕船哲学》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但我们不逃跑,不愿离开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叠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我翻译的一字一句,往往左改右改、七改八改,总觉得难臻完美,因此累积了一些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固然难能可贵,失败的经验或许更有实用。”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得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得小天地里过平静得生活。”

    “...我一直坚持五条简单易行的快乐法则:一是心中不要存在憎恨,二是脑中不要存在担忧,三是生活简单一点,四是对他人多点给与,五是对自己少点期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4-《杨绛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h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