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22
今天在徐杰老师的公众号“杰哥的精致语文”平台上,聆听了他的付费讲座《文言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徐老师总结了文言文教学的5个原则,每一个原则都结合他自己执教的文言课例来进行印证、理解、参照,受益匪浅。现在梳理如下。
一、要“讲”,但不要“串讲”
通常情况下,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低效的,因为老师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串讲,既没有主题的关照,也没有重点的强调,只对字词进行梳理,且用力平均,那么,就会出现处处是重点,处处没有重点的状态。
在《论语十则》的文言教学中,徐老师设计了三处“讲”:
1.朗读中“讲”,渗透文化。
比如,在朗读中,读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时,对“三”字和“传、习”进行讲解,“三”本意是虚指,在这里是确指,“传”指传授知识,“习”本意是小鸟练飞,这里指向实践,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知行合一,渗透了文化。
2.随文而“讲”,接通“文言”。
随文讲即依具体文意讲,学生在理解“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字时,徐老师出示“罔”字的甲骨文,学生从外形像网,网住的鱼是没有出路的,是被束缚的,理解“罔”指迷茫而无所得。
3.活动中“讲”,打通“言”“意”。
找一找《论语》中的成语,
二、在文言词句中“来来回回”
徐老师执教《愚公移山》时,设计了三个活动:
1.第1个来回:课文语句的初步理解。
活动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能够回答问题的原句(为什么移山?移山的困难是什么?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移山的过程是什么?移山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在朗读中寻找问题答案,自然而然地疏通了文意。
2.第2个来回:愚公精神内涵的理解。
活动要求:细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批注愚公精神的内涵。
徐老师举例搭梯子,学生仿照品味课文,例:“方七百里,高万仞”,突出愚公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聚室而谋曰”,聚焦众人力量的情况;“遂率子孙”,表现了愚公有了想法立刻付诸行动的果决;“笑而止之”,写出了面对嘲讽的勇气;“寒暑易节”,写出了坚持不懈的毅力。
3.第3个来回:古代寓言的寓意理解。
活动要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字,写出了智叟的内心活动,是讥笑的意思,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加上“笑”字。
北山愚公(笑而)长息曰,写出了愚公内心的自信与反驳;其妻(笑而)献疑曰,写出了妻子对愚公的欣赏、支持和理解;帝(笑而)感其诚,写出了天帝复杂的感情,有不屑也有成全。
文言的教学在文本中来来回回的走,从不同的路径去触摸、去感受、去欣赏、去运用文字之美,文句之美。
三、“四文”要融合,而不是“叠加”
所谓“四文”就是:文字、文本、文学、文化。徐杰老师说,一节优秀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要能让人看得见这“四文”,且这“四文”是相互融合、共生共长。不仅学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也有了思维的训练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还有了“审美”与“文化”的层面的能力提升
四、文言阅读,也是文体思维
五、文言积累,不等同于背诵默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