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第一天,我完成了当天的所有计划任务。这是在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教育、自我征服的道路上取得的一点好成绩,值得勉励与祝贺。
逃离舒服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偷懒是人的本性,生活的舒服,或者沉醉在不费力的环境中,会令人生出惬意和满足,从而安于现状,丧失奋斗的激情。
无数励志的书,都劝人别太安逸,应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明朝陆绍珩在《醉古堂剑扫》小品集里劝勉读者应“对青天而惧,闻雷震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不疑”,常思不备之虞。
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让我充满奋斗的激情。每日制定个行事安排,按轻重缓急排列,然后不允许自己虚度光阴,强迫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去一件一件完成这些任务,让生命因严格自律而出彩。
有的朋友认为没有必要这样虐自己,人生苦短,今朝有酒今朝醉,安然度尽余生也就可以了。不过,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可我认为人的一生主题就应该是充满进取的基调。为此,我选择了积极进取。
前些年,上海一位本家朋友告诉我,当年他在一家大型国企谋生,有一位退休的老同事,办理完相关手续,黯然神伤地离开了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没有人和他嘘寒问暖道别,更没有一桌欢送宴或一场欢送会。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职场的冷暖,预见到了自己几十年以后的结果,心理不禁一颤,对未来充满忧惧。后来,他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开始自主创业,虽历千辛万苦,现在已经事业有成。
我生性愚钝,又没有读过太多书。笃定勤能补拙的道理,开始了一点一点的努力。拉长目标变成现实的时间,用时间换进步。如今看来,这种战略比较适合我,也渐有小获。
以前在众人面前发言,心理充满恐惧,表达语无伦次,现在能流畅的言我心声;以前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喜欢偏居一隅,独来独往,现在能广交朋友,共谋未来发展;以前视野狭窄,胸无大格局,如今目视千里,胸有点墨,行事往大处看,向小处行。不以个人好恶而影响目标的实现;以前写文章常会通宵达旦,不是多么勤奋,而是缺乏思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怎样把事情表达清楚;现在有了较大的改观,言之有物,行文流畅,语言质感,逻辑井然。
其实大脑是越用越灵活,身体是越练越健康。经常地阅读,持续不断的信息刺激,大脑的神经元也处于兴奋状态,一些想法便自然跳出;经常地思考,把想法写成文章,尽管有些文章缺乏精雕细琢,如果不去写,这些大脑中的想法就不会变成文字,消失在记忆深处;经常地锻炼,身体各机能健康运转,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为大脑高效地工作,打下了基础。
人应该有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能老是来挑刺,给自己找不足,当然了反思、自我批评很重要。也应该正面地去鼓励自己,肯定自己,进步了就给自己点个赞,或者满足自己的一个想法,这样奋斗的行程中自然会多些愉悦和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