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夜宿芙蓉山主人》,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说过。有些人曾经问过我喜欢的诗歌,我会想到李白,苏轼,杜甫,晏殊等等,可是第一眼就心动的诗,应该还是刘长卿的这首诗。尤其是三四句,一见即钟情。
看关于这首诗的赏析,里面讲这首诗是诗人投宿在一户贫屋,在屋中听见狗叫,便知道主人回来了。可是我觉得,如果放下这些赏析,也忘掉这是作者投宿在别人家中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以一种更温暖的角度。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黄昏时分,远山斜阳的美丽景致正在被暮色渐渐吞噬,天气寒冷,只有山中人的贫屋中还存有丝丝温暖。已经入夜,等在家里的人正思量着天寒地冻远行人也该回来了时,忽然听见推开柴门发出的声音伴着狗叫声一齐响起来,于是知道远行人终于归来。其乐融融。
之所以喜欢三四句,可能就是因为那个“风雪夜归”吧。有人穿越漫天风雪只为归家和当听到推门狗吠声音时的那种心安,我觉得这就是家的温情了。一个可以在寒冬遮蔽风雪的地方,一个无论多晚都有人点着蜡烛默默等待的地方,一个在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之后饥肠辘辘时有热腾腾的饭食的地方,一个有一条小狗侯在门口的地方,这就是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
我没有出过远门,所以没有让家人苦等的经历,可是我却有等待家人回来的时候。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的爷爷奶奶,在一个夏日的晚上出去乘凉,按照他们平常的习惯本来9点半就差不多该回来了,可是那一天直到10点都还没回来,那一刻我的确是比较心慌的。在又经过将近20分钟的等待之后,我终于听见钥匙开门的声音和爷爷在楼道咳嗽弄亮感应灯的声音,紧接着就是奶奶的拐杖声,那一刻我才真的感觉到心安。
我想,现在的我到了一个不再需要家人为自己担心,但自己却要更多的为家人担心的年纪了。其实很多读者朋友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想法。或许,成长就是从多为家人着想开始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