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轻描淡写一句话,孩子可能把它当成人生信条。
因此,当孩子问你:“我被打了,要打回去吗?”怎么回答,对孩子影响深远。
我认为,武断地教育孩子打或是不打,都是不妥当的。身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方向指引。
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
若不能审时度势,敏锐判断,可能会吃亏,甚至可能付出沉痛的代价。
遇到不可避免的冲突,是应该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教他勇敢打回去?
逞一时之勇,不算真正的勇敢
宸哥6岁,有一个周末,我们约了朋友一起,带孩子去户外野餐。
孩子树荫下奔跑、玩耍,大人们畅聊着工作和生活的话题。
突然,听到一个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打死你!我打死你!”
循声望去,有个约摸七八岁的小男孩,正举着木棒发疯般地追逐着我家宸哥。
大人们纷纷上前阻拦,男孩的妈妈拽住孩子,但他显然用了很大力道,不断扭动身躯试图挣脱,嘴上仍不停叫嚣:“我要打死他。”他面露凶光,令作为大人的我,都不禁一颤。
原来,起因仅仅是宸哥捡到一根小树枝,
“臭小子,这是我的,给我。”男孩气势汹汹,出言不逊。
“大自然的东西,谁捡到谁就能玩,凭什么说是你的?”面对比他高半头的侵犯者,宸哥不卑不亢。
男孩子骂着脏话,伸手就要抢,宸哥灵活地躲过了,转头就跑,于是男孩从地上抄起一条更粗的木棒,叫嚣着追了出去……
我问宸哥:“他比你高,比你壮,比你凶狠,你不怕吗?”
“刚开始,我没想那么多,可后来他的眼神,真有点吓人。可是妈妈,我没有做错,他却要打我,难道我要屈服?我很生气!大不了,打一架!”
我给他讲了一则新闻事件——
有一位母亲,推着孩子外出,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在公交车站旁和一辆轿车内的两名男子发生冲突。
双方口角之后,其中一人竟将童车里的孩子高举过头顶,重摔在地。
最终,致使孩子的脑干严重受伤,被确诊为脑死亡,只剩下心跳。
告诉孩子:
远离垃圾人,回避潜在的危险。
有时候,认怂不是软弱,而是智慧。
这位母亲如果能预见到这样的后果,我想,即使对方再怎么激怒她,她也会选择沉默,并迅速离开。
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大智大勇,是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看,除了勇气,还要有智慧;而且,智在前,代表选择;勇在后,代表对代价的担当。
曾经有个8岁的男孩,与比他大的同学打架,带伤回来,大哭不止。这位爸爸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
“你觉得很委屈?很愤怒?”爸爸问。
“对,我很愤怒!”孩子嚎啕。
“那你打算怎么办?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那,还有吗?”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爸爸上楼,孩子渐渐平静。
约20分钟,这位爸爸从楼上搬出一大堆衣服及棉被,问:“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吗?”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才行。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孩子惊愕。
“嗯,法律是这样规定的!”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
“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嘿嘿,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孩子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
这位爸爸,非常巧妙地利用共情法,给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课:
1.先充分认同和接纳了孩子委屈和愤怒的情绪,并鼓励孩子说出“报复手段”,巧妙地平息孩子的愤怒。
2.对于孩子极端的报复计划,这位爸爸没有说教,而是“全盘接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充分的尊重与支持。
3. 通过一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既表明了立场,又把孩子的问题温柔地还给孩子,也就是把做决定的责任归还给孩子,而非把自己的意志加强给孩子,逼他接受家长的人生观,而是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家有儿女》中,夏东海也是一位这样的父亲,真正好的家长,可以“懒”在手脚,却必须“勤”在大脑。
孩子问:“我被人打了,我该不该打回去?”我想,我会这样说——
1.认清自己,认清对手,认清形势
(1)他为什么打我?是不是我无意中冒犯了他?还是他无理取闹,故意找茬滋事?
如果是自己的无心之失,真诚地表示歉意,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发生;
若是后者,则需要判断对方是否理智、破坏力大小,远离垃圾人。
(2)我和他实力悬殊如何?如果真打,我能赢吗?我能承担哪些后果?
先以语言表示自己的态度,不卑不亢;
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
若遇到特别蛮横的孩子,而身边又一时找不到可以评理主持的大人时,对方已经动手了,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尽量打赢,万一实力悬殊,输人不输阵。
如果对方使用“武器”,务必保护要害部位,尽快撤退,生命安全面前,其它都是小事,好汉不吃眼前亏。
(3)懂得分辨单一偶发性原因的打架行为,和霸凌行为;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
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会重复发生,并不只一次地被欺负。
对于霸凌事件,应该及时告知父母,视情节严重程度,可在大人的陪伴下向学校举报,甚至报警。
2.不与庸人争锋,不与小人斗气,不与狂人争斗,不与痴人理论
珍爱生命,远离垃圾人。
大卫·波莱写过一本书,叫《垃圾车法则》:
他说,有的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悔、愤怒、失望的情绪。
随着垃圾越堆越高,就需要找地方倾倒,释放出来。
他们会逮着一切机会,到处碰瓷、找茬、泄愤。
如果你给他们机会,垃圾就会全部倾倒在你身上。
3.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家庭和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这不仅是一句话的承诺,而更应该是用行动证明的结果。
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它们是爱的营养,也是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当孩子汲取了足够的爱的营养,才能够心灵富足,活出生命的自由、轻盈以及温暖!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让我们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芳草愫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