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四】
我闻设台,防厄鲁特:雪山为窟,师老难克。鬼能为厉,殊便杀贼。生不如人,死当报国。我闻西域,佛教常新:恒河沙数,皆不坏身。此去天竺,无间关津。一灵不昧,便入法门。我闻阎罗,即包孝肃:其家庐州,仆曾为牧。牧不负神,神应电瞩。为问年来,神颇忆不?我闻冥司,分隶城隍。我辈头衔,颇与相当。定容抗礼,谦尊而光。岂如井底,妄肆蛙张?我闻此地,李陵所窜:苗裔及唐,犹通祖贯。游子河梁,妙绝词翰。地下相逢,定非冰炭。我闻归化,葬古昭君:青冢表表,血食为神。乃心汉阙,同乡是亲。死如卜宅,请傍佳人。凡诸幻想,谓死有觉;有觉而死,不改其乐。若本无知,何嫌沙漠?沧桑以来,谁非委壑?公曰信哉,君言慨慷。君浮我白,我奉君觞。饮既尽兴,食亦充肠。饮食醉饱,是为尚飨。”
厄鲁特,清代对漠西蒙古诸部的总称。又译额鲁特。一说蒙语ogeled(高大、壮大)之汉译,原指卫拉特蒙古或卫拉特联盟中的魁首部落,后逐渐与卫拉特通用;一说为蒙语留下来之意。其先系蒙元时期斡亦剌、明代瓦剌。初分布于失思吉思(今锡什锡德河)和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并融合和吸收周围突厥语族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4大部。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称汗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各部会宗地。统辖天山南北,势力曾远及塔什干、费尔干纳、撒马尔罕等地。18世纪中叶,清廷统一西北,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地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其后裔至今尚生活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等地区。
师老,音shī lǎo,典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师:军队;老:衰竭。部队士气衰落,古人称军队长期在外士气低落为“师老”。
恒河沙数,音héng hé shā shù,成语,意思是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出自《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天竺,音tiān zh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期大国,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去西天取经(即西天取经)此地为西天。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关津,音guān jīn,指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关口和渡口,泛指设在关口或渡口的关卡。后亦指据守关卡的官吏。引申比喻学说的精髓。出处出自《汉书·王莽传中》:“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 唐·白居易《论行营状》:“茶盐估价,有司并已增加;水陆关津,四方多请率税。”《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胡三省注:“关,往来必由之要处;津,济度必由之要处。”宋·杨万里《题临川李才经文稿》诗:“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
一灵不昧,意思是心灵通透聪明、毫无挂碍阻滞,已经达到修仙礼佛的最高境界。一灵:谓人的心灵,灵魂。明·高攀龙《理义说》:“心为处物之义,故一灵变化,物皆与心为用。”不昧: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本条诗话:“一灵不昧,便入法门。”意思,人被谪戍,身在西域,只要一灵不昧,就可以进入佛国。
阎罗,音yán luó,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后亦成为道教人物。梵语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意。通称“阎王”。《铁城泥犁经》:“阎罗言:‘汝何以不自改为善耶?’”明·李诩《老人漫笔·论十王荐亡之诞》:“一云,佛言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止一琰魔罗王耳,阎罗盖琰魔罗之讹也。”大约在南北朝时,阎罗之说传入中国。早期只来了阎王一人,而后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宋元以降, 道教比附佛教中地藏菩萨这位幽冥教主形象, 构建出自己的地狱之主救苦天尊, 同时将地藏菩萨辖下“十王”改造为救苦天尊辖下“十真君”, 即认为地狱十王乃系十位真君之化身。十殿阎罗是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其名分别为:一殿秦广王“蒋歆”、二殿楚江王“厉温”、三殿宋帝王“余懃”、四殿仵官王“吕岱”、五殿阎罗王“包拯”、六殿卞城王“毕元宾”、七殿泰山王“董和”、八殿都市王“黄中庸”、九殿平等王“陆游”、十殿转轮王“薛礼”。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民间、释教、民间信仰宗教、道教沿袭其传说。
包孝肃,即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庐州,今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合肥县名始见于此。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合肥改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清朝咸丰三年到十一年(1853—1861),安徽巡抚治于合肥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1949年1月21日,合肥县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设市。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电瞩,音diàn zhǔ,意思是古代敬词,犹明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四大禀启》:“仰冀渊涵,俯垂电瞩。”
冥司,音míng sī,释义:1、阴间。《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变文》:“生前不曾修移,死堕阿毗地狱。永属冥司,长受苦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君诚多情,妾当极力。然闻投生有地矣,不知尚在冥司否?”2、阴间的长官。五代·何光远《鉴诫录·鬼传书》:“其书曰:冥司赵畚,谨以幽昧,致书於守御指挥靖公阁下。” 清·袁枚《新齐谐·唐配沧》:“长媳郭氏在杭病剧,忽作司马公语云:冥司念我居官清正,勅为武昌府城隍。”
城隍,音chéng huáng,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渐由守护神演变成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定容,确定的威仪。定:确定;容:威仪;法度;规范。《司马法》:“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
抗礼,音kàng lǐ,意思是行平等的礼。《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本条诗话“定容抗礼”的意思是按照规定的威仪规范,庐州的城隍应该对我这个州牧平等礼待。
谦尊而光,音qiān zūn ér guāng,成语,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出自《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井底,井底之蛙的省称。井底之蛙,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该成语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本条诗话“岂如井底,妄肆蛙张?”意思是阴间的城隍不应该象井底之蛙那样无知无礼吧?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李广之孙。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尊贵用事。后武帝听信谣传,以为李陵教匈奴为兵,遂族灭其家。汉昭帝立,霍光遣使招之归汉,不还。居匈奴二十余年。病卒。
苗裔,音为miáo yì,指后代子孙。《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苗裔及唐,指李陵的后代绵延至唐代。
祖贯,音zǔ guàn,解释为祖籍;原籍。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可怜我时乖命苦,只在张秉彝家暂寓权居,生受了些风餐水宿,巴的到祖贯乡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大唐高宗朝间,有一秀士,姓王名勃,字子安,祖贯山西晋州龙门人氏。”
河梁,在此指传说由李陵创作的《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其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李陵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就是文艺作品中悲情人物的典型,同时组诗《苏武李陵赠答诗》(简称苏李诗)作为汉诗中的经典,虽然真实性历来饱受争议,但不妨碍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相传李陵还作有《答苏武书》,其真实性同样被质疑。李陵唯一可以确定的作品是记录在《汉书》本传中的《别歌》。
归化,指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旧称,是一座有430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敕勒川丰州滩。明隆庆六年(1572),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召集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阳,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这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在层峦叠嶂的青山辉映下,显露着一派苍郁生机。当地蒙古族人民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库库和屯”,又译为“呼和浩特”,汉意为“青色的城”,归化城也就是今呼和浩特旧城区的雏型。
青冢,指王昭君墓,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青冢”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
表表,音biǎo biǎo,意思是特立、特异。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自着,表表愈伟。”宋·陈与义《游岘山次韵》诗:“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血食,音xuè shí,释义: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按: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常常以“血食”、“不血食”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不血食”指其国家的祖先不能再得到祭祀,也就是这个国家灭亡了,没有传承的后代能够祭祀祖先了。如《史记·陈涉世家》:“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即指分派三十户为陈胜祭祀,使其勿绝。
汉阙,指汉代宫阙。阙,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本条诗话“乃心汉阙”意思是王昭君身在匈奴,心向汉宫。
卜宅,用占卜的方法来选择住处或判断居住地的吉凶。此处指死后选择阴宅墓地。
幻想,一般是指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但此处指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有觉,佛教语,指禅修时心念集中朝向所缘处(即心念之所依,如呼吸),称为“有觉”,另译为“寻”(见《阿含辞典》)。另,佛家有三三昧之说,即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在“有觉有观三昧”中: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昧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在本条诗话中,“凡诸幻想,谓死有觉”,意思是,我们生前的一切幻想、愿望,在死的时候都会有所依附,有所感觉。引出下文“有觉而死,不改其乐”,以此劝慰蒋国祥精神开朗,多存美好愿望,即便是死也还有快乐之处。
委壑,委身沟壑的省称。沟壑:本指山沟坑谷。借指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岐注:“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 委壑,引为埋葬。《孟子·滕文公上》:“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明·罗颀《从军行(八首。并序)》:“俦侣委壑死,将军窜水涯。”
君浮我白,意思是君敬我一大杯酒。浮白: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亦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
我奉君觞,我也举杯给君敬酒。奉觞:释义为举杯敬酒。觞:古代盛酒器。《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尚飨,亦作“尚享”,音shàng xiǎng。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多用作祭文的结语。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出自《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隮祔,jī fù,列入配享祖庙之位)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飨!”郑玄注:“尚,庶几也。”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