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
读书笔记-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读书笔记-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作者: kevinou2007 | 来源:发表于2014-11-14 17:49 被阅读271次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作者: 茅海建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1-12
页数: 478
丛书: 三联文史新论
ISBN: 9787108039811

茅先生致力于考订历史细节,继《戊戌变法史事考》之后再出二集,作为茅粉自然是第一时间拜读。

以下是推特读书笔记:

  1.     公车上书是康党制造的神话。公车上书本身作用不大,并且康有为也不是主导人。康梁主导的联省公车上书,由于签约已成定局,实际上也未递交。
    
  2.     当时朝野一片反对和议之声,但光绪四月初已决定同意签约。茅海建认为,翁同龢为阻止签约有意透露部分协约内容,发动朝野上书反对签约。翁才是幕后主使人。公车上书确实起到了延缓签约的作用,但作用仅此而已。
    
  3.     关于签约与否的决策,后来主要取决于俄德英法的调停结果,以及前方主将的态度。
    
  4.     康有为一生未进入过高层政治中心,对决策过程完全不了解。他的《我史》对自己的作用颇多夸大。事若不成,必有顶级人物反对,这也是康于公车上书一事怪罪于孙毓汶的原因;而康则对翁同龢等大员耳提面命——这是《我史》里常见的场景。
    
  5.     强学会、官书局是京师大学堂的前身之一。大学堂章程为梁启超所拟,而康有为也觊觎总教习之位。看来康梁意想在京师大学堂复制万木草堂的模式,将天下士子尽纳入康门。
    
  6.     管学大臣孙家鼐政治、学术思想均与康相左,自然不会举荐康为总教习。他推荐长年出使欧洲的许景澄。
    
  7.     康有为推动将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孙家鼐提议派康有为督办其事,借机将康挤出京城。康迟迟不动身,八月初五晚慈禧所阅杨崇伊奏折提及此事,这可能是政变的诱因之一。
    
  8.     光绪十分欣赏梁启超。梁主持京沪两个译书局,开办经费共六万两,每月经费五千两,是当时清朝内部经费最为充足的官员之一。但不知为何,梁没有编译成任何一本功课书或西学书。
    
  9.     孙家鼐后来修订大学堂章程,几乎把康梁打下的埋伏都清除掉了。
    
  10. 京师大学堂初建期康派与孙派之争,双方斗争的核心不在西学而在中学,在于经学及由经学引申出来的政治思想。双方皆有意将其经学凌驾在其他学科之上,与近代大学的基本精神并不吻合。
    
  11. 大学堂是政变后戊戌变法唯一留下的成果。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1898-12-31),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在堂学生219人。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1900-7-9),义和团已进入北京,大学堂暂行裁撤。
    
  12. 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是一次历史上少见的来自中下层的无指挥多声部政治大合唱。这些上书具有广泛性,代表着中下层官绅对时局的看法及相应的救救时对策。绝大多数不靠谱,也有自吹自擂以此谋进身之阶的。
    
  13. 严复建议光绪游历西方诸国,访中西政俗之异同,宣示中国将变法求治,争取友邦,求中西和平。游历期间由慈禧监国。严复倒不打得上书,而是发表在《国闻报》上。七月二十九日光绪召见他时问起此事,严复才将八个月前旧文上报。上书时政变已发生,自然就没有下文了。
    
  14. 保举作为官员选拔的一种方式,其历史极为久远。到了清代渐成为皇帝任用官员的重要参考。甲午战败及胶州湾事件后光绪多次下诏求贤,要求京官督抚保举军事、政治、外交人才。
    
  15.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即“明定国是”诏下达两天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上奏保举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五人。康有为由此获得召见。
    
  16. 变法行将失败之时,康党于七月末发起了最后的保举攻势,要求开懋勤殿议政。
    
  17. 整个保举情形中,光绪对刚毅等军机大臣的保举,基本听从;对于张之洞、刘坤一的保举,大体听从;对于其他官员的保举,不过是例行公事;光绪最关注的,是徐致靖、李端棻、陈宝箴等人的保举,尽其权力而从之。
    
  18. 考证与实证不完全相同,在没有直接史料的情况下,考据学讲究的是曲径通幽,即以间接材料解间接问题,弯曲以达核心。亁嘉之力作,亦有由此途者。
    
  19. 历史作为已经发生的事实,是相当客观的,但历史研究却是主观的行动。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是对史料的主观解读。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作者: 茅海建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 2011-12页数: 478丛书...

  • 28、真相?历史!

    关键词:历史真相 推荐书籍: 《国运1909》 雪 珥 著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

  • 29、无处疏解的愤怒

    关键词:外部环境 推荐书籍: 《戊戌纪略》 袁世凯 著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

  •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还原戊戌变法真相

    每天30分钟,速读一本好书 茅海建先生的《戊戌变法史事考》,在研究了轻功档案,还远了戊戌变法最后结局的真相。 到了...

  • 120年!7本戊戌变法研究最值得一看的经典

    120年前的9月21日,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结束”。 所谓结束,是这一历史事件结束,而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深远...

  • 中国传统历法之天干地支纪年法

    在中国的历史书中,经常会见到以年代命名的历史事件,比如甲午中日战争(公元1894年),戊戌变法(公元1898年),...

  • 干支纪年法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辛丑条约,等等。这都是发生在相关年份的历史事件。 戊戌,辛亥,辛丑这种由10天干和12地支组合...

  • 薛定谔的猫——览《戊戌变法史》有感

    戊戌变法,一场历时仅103天便以失败告终,却仍旧轰轰烈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近代改革。带着对戊戌变法的考...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今年是戊戌狗年,120年前,即两轮戊戌年前,发动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晚清时期维...

  • 金融史事

    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ki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