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天涯下的沙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20:25 被阅读0次

看见是一个怎样的词语,从客观上来讲,它是一个人的视力范围也是一个人的眼界,从主观上来讲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和良知……

今天柴静关于网瘾少年的调查上了热搜,一下子,我又止不住回想起那些与看见相依为命的日子,它是我高中围墙的狭缝中透进的一点点光,最开始还是看她写陈汒,见她的第一面,面对她迟疑态度的穷追不舍和那种求贤的真诚,没有这位老人就不会有大众视野中的柴静,不温不火,利落短发,但是她对于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她给那个当时站在梦想门口不明来路,仿佛与世界毫不相关的小姑娘一种叫做价值观的东西,也许这是每一个看见的读者最普世的收获,但在我眼里仍自私地以为,这份收获只有我一人懂。这种感觉和星爷对她说的两句谢谢一样。

看见

柴静以前发表过一个为祖国而骄傲的演讲,讲了她在几年遇到的那些相信真理的人,记录真实的人, 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她说的一句话至今刻在我脑海里,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但仍有人不言乏力的做着些事情……而她也是这些做着事情的人中的一员,我的确羡慕她缜密的逻辑与处变不惊的勇气,但是作为新闻人,面对社会的同理心,一个皱眉,抚摸,焦急或者克制的动作,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是一种对自身的肯定却不浮夸,是面对扑面而来的赞美,巧妙的保持距离,溢美之辞不敢受益。是一种懂得,是绵里藏针的拷问,是脸上透着的经年的沉稳,温和而决不屈。

有一种信任就建立在两个陌生人之间,你无论凭着自己的哪一丝记忆,都足以支撑你去信任,人做着什么问心无愧着,穹顶之下我看着看着,觉得蒙昧如自己,尚不能像偶像一样,去把自己职业的信念深埋心中,但是对于摄政的内容和对国家的不好企图,我一直深深觉得她不是这样的,一个在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担忧,那凭考自己的专业素养,她不会不能知道自己可能面临到的东西,她没有为自己发过声,但是一个坚定勇敢,走进这个社会最真实的镜头下,她,不会差到哪去。

看见

我喜欢她的态度,对每个坐在对面的人的尊重,对真实世界的接受,让我想起无问东西里的那句话,不要忘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真实。记者生涯中,她定不免走在危险边缘,我想若我做着这样的工作凭借感性我该是很难保持冷静,但是看到她,仿佛我自己愿意躲在她的身后,成为那千军万马的一员,她就是我的将军,手无寸铁,没有一兵一卒……

看见

人的成长是在保持着对自己的反思,并与目标相随,我十分想筹谋好我的人生,因为在我看来约多想一步,未来的岁月里我便多了一份那样的从容睿智脸庞。

然后风起云涌,只做砂石!

看见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lp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