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常常以为这是挫折教育出了问题,其实,父母的批评孩子接受不了,甚至还会招致孩子反感,很有可能是方法出了错。
批评,对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都是必须经历的事情,只有方法对了,你的批评,孩子才能听进去。
当孩子犯错后,他们希望听到的批评是什么样的呢?
他希望你的批评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很自卑,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
对孩子的赞美可以公开,批评却要私下里进行。
批评最好的场合,就是孩子的房间,如果出门在外就把孩子拉到一边,低声沟通。
一对一的批评,在私密中孩子感受到了关怀,因为你给足了面子。
一个在犯错之后胆战心惊的孩子,如果你懂得维护他的自尊,孩子未来对你是充满感激的。
他希望 你的批评也能夹着赞美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肥皂水效应”,放在教育中也适用。
批评孩子时,不一定每次都要用负面、刻薄的语言,也可以用一些肯定的话语。
先肯定某些方面的优点,再让他自找其他方面的问题,让孩子情感上感受到接纳,也让孩子顿悟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正面反馈,强化孩子这种好行为,慢慢地,孩子的好行为就会养成好习惯。
切忌使用过多的标签,比如粗心、马虎、吵闹、调皮,这种词语说多了,孩子很难自信发展。
无效的批评是伤害,正确的批评不会打击孩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他希望 你的批评声不那么刺耳
批评孩子,我们一定要明确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打击孩子,也不是为了发泄父母的情绪,而是为了帮助孩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帮他找到改正错误的方向。
很多父母的批评完全是宣泄情绪,遇到孩子犯错就发脾气,每句话都带着对孩子的讽刺、挖苦和打击,好像吼得越大声,话越难听,批评越有效。
这种批评不仅情绪化,而且火药味很重,带着浓浓的攻击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孩子认识、改正错误没有任何帮助。
孩子感受到不被喜欢的拒绝感,他的注意力几乎都在你的吼叫上,而不在错误上。
所以,教育孩子,有时候大人的反应越过激,效果可能就越差。
想要批评有效,尽量避免那些暴力的语言。
孩子能不能听进去你的教育,不在于你的话狠不狠、你的声音大不大,而在于你是否理性和坚定。
有时候,语言简洁更能直击孩子的内心。
所以如果你要批评孩子,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谈教育。走近孩子,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清楚地把要说的道理,尽可能简洁地说完。
批评孩子的声音越小,他越认真听,改正的效果越好,因为他感受到你的真诚。
他希望 你的批评能为他指明改正的方向
批评的最后一步,是给孩子提出改正建议和希望,让孩子思考解决办法并付出行动。
付出的行动要让孩子自己去执行,父母可以陪伴左右。
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改正的路,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己错在哪里,懂得如何补救,孩子的责任感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只有这样,你的批评才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够在这样的批评声中学习到东西。
他希望 批评不会影响你对他的爱
当孩子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时,他们也会渐渐反感父母的教育。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本心是坏的,一定要懂得将孩子与问题分开。
批评孩子要有温度,孩子的心灵才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他们也许会偶尔抱怨父母的“冷漠”,内心深处却清楚父母深爱着他们。
批评之后,建议大家适当使用语言或者肢体的接触,给予孩子心理安慰。
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不会因为批评受到伤害,反而会越来越亲密。
他们会选择与父母坦诚,商量对策,因为他知道:犯错,并不会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