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个多月就二十岁了。
从十八岁到二十岁这两年过得真的太快了,快到我都还以为自己才过十八岁,快到我以为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小时候许过的诺言。
我许下诺言的时候,是在初三的英语课本后面的单词页的最后一面,啊,我到现在居然还能记这么清楚呢,我当时想我二十岁其实没那么阅历丰富,就算达不到出版要求,至少写得自己满意。
当时想象过自己二十岁是在大学,想象过大学里的二十岁肯定时间充足,就像一些小说里写的一样每天就一到两节课,剩余的时间想干嘛干嘛,这样我到二十岁应该是能写一本书的。
为此,我也并未完全空想,初二尝试过写小说,就是那种现在来看的话归为脑残剧情的小说吧,手写了足足一个笔记本,才写到人物齐全、剧情初现并逐渐明晰方向的进度,其实这是受我当时想要成为网文作者的影响。
在进入某小说网站后,点击了我要成为作者的登录界面,并仔细阅读了一下午在选择成为作者前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合同条款后(我当时觉得合同诶,必须…得看完吧)按同意,接着网站信息提示我,需要先交三千字的稿子过审,才能开启写文之路。
我那时候写得最多的字也就语文考试后面的八百字作文了,临场发挥时还总担心自己没东西写,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想写小说,所以退出网站后,我满脑子都是,字一定要多!
我那本笔记本的第一个耐心读者是我的同桌,一个每天战战业业攻克怎么也攻克不下来数学的瘦个女生,高度近视,性格内向,中饭多数时候以“猫耳朵”小零食解决,一边吃一边看做过的题,跟作为同桌的我说话都是很小声,我为了能清楚听到她讲什么大多数时候都是把耳朵凑过去的,并且鼓励她有问题还是可以大胆问老师和同学的,可她依旧害羞。
而她对于我的“处女作”极为捧场,并督促我不断更新,给出自己的想法,也算是促成我可以手写一笔记本的一大动力。
笔记本的更新最终停更在了一次家长会之后,别误会啊,我没被发现也没挨批,就是顿悟我是不是道行尚浅,我回头看自己写得东西时也不那么满意,太没特色、太脑残、太没涵义,我思考自己应该要有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才行,在这之前,我还是要多看些好书,多感悟,多练练才能真正动笔写小说的吧,毕竟要准备中考了。
而这次经历意外打开了内向同桌的心扉,原来她也是一个课外读物爱好者,她跟我说,她家里有很多她堂姐的小说,但她从来都是偷偷的看,因为家里人说了,如果她不好好努力考上重点高中那就别读了,把所有的资源都让给弟弟读。
这并不是说着玩,她举例家里重男轻女达到的程度以及我做老师的大伯母所了解到的状况,有一度我看着她做数学题都担忧她考不好,虽然我数学不太好,可是当时的她连我听懂的问题都需要理解很久。
在多次交谈之后,有一天她神神秘秘从课桌里拿出一本青春校园风的小说塞给我,我一惊,问她干嘛突然从家里带出来,她说她偷拿出来的,看我特喜欢写,这本不错也拿过来跟我分享,但是不愿意把书借给不想借的人弄坏了,所以放学才跟我讲。
我当时被迫从学校穿过一条菜市场就能到的家的距离搬出来住校,那个时候学校还没全年级住校,只有初三年级才会,而学校打电话给家长,说住校可以多上一个晚自习,多学会儿。
所以有一天我吃完晚饭正往学校走,走到一半,看到我的亲爱的爸爸妈妈骑着一个摩托车载着我的被子从我面前驶入学校,我……基本懵逼,这之前毫无征兆,我抵抗,无效,理由是,我得提前学会独立生活,只能郁郁妥协。
内向同桌就是在第一个晚自习下课大家走时塞书给我的,我回宿舍后决定就借她的书两天吧,赶紧看,熄灯后就打着手电筒看,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凌晨,再一不下心就把整本书都看完了。
第二天我还书给她,依旧是在课桌地下“神秘交易”,我记得我告诉她我熬夜看完了整本时,她很兴奋,高兴的和我讨论其中的情节,我当时可能没想到,以后的自己再也很难憋着劲一股脑看一晚上的书了吧。
初三分班后,我的第一读者成了隔壁班的,开始经常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成了数学学霸,这大概就是积累的力量吧,她从没放弃过自己的弱项,接着每天早上必背英语成为年级传闻,认真刻苦到所有师生知道,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
即将升学的整整一年也有在买定期杂志看,升学的暑假记得比较清楚,主要看的是三本《智慧》珍藏版,私以为好东西全聚在这儿了,主要是可以省着点零花钱,还有名人传,还有啥啥啥来着,对了,有一本爸爸从一个已在上大学的人家里带回来的封面很好看中英双语的普希金的诗选给我,希望我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那时候课本也学过一些诗歌,可是感触没太深,后来读读看看,看看读读,感觉还挺有意思。
高中的大课间休息时间、午休间隙,我都拿出小本本写一些随笔,兴致来了也装模作样写一首诗附在最后,那个小本本就是我无限畅游的小天地,班级里面也有各种杂志互相传看,放假回家只要能摸电脑我都会打开空间日志,一坐三小时,写感悟,写身边事,选背景信纸,插适合的音乐,回看,修改,通读,发表,也还收获一票朋友的点赞夸奖。
后来呢,后来我都记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停了笔,停了广泛阅读,停了大干一场的勇气。
当初那个就算眼睛看花也要把合同条款看完进入作者网站页面,以为三千字有一本书厚也要尝试,碰到书恨不得忘记时间,总是会抒发感想输出文字的人是真的一下就找不见了。现在都不太能找回来。
其实后来也有过很多灵光咋现的时候,但总没抓住,没抓住的次数多了,咋现的时候就少了,更觉得不知道怎么提笔。
反复循环,越来越怀疑自己。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自己摄入的越来越少,就好比我要做菜了,本来应该准备好所有的材料,下锅炒出一份佳肴,结果我总觉得自己是不是没准备好盐,没准备好油,没准备好水,迟迟不能下锅,更怕下锅炒糊了。
十八岁成年时我在想,这锅菜我如果还不能下锅里,就真的晚了,那年少的愿望真的会凉凉。
之后的生活里,总觉得这盘菜炒糊了还不如不炒,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干,而且大学里也并不是年少的想象,甚至更为匆忙,更多身不由己,大家都很茫然。
记得当时入学第一个教学周的周一下午,辅导员班群通知,晚上安排了晚自习,希望大家准时到教室,群里一片疑问,不是说大学没有早晚自习吗?不是说大学想怎么逃课就怎么逃吗?不是说大学就自由了吗?……辅导员回话,五个字“你们被骗了”。
就这样,越到后来就越不敢回想诺言许下后的路程,不敢剖析自己的原因,不敢找为什么,因为我对现我太失望了,我只要想到我真的混混度日把自己曾经喜欢的、热爱的一些东西弄丢时,我就感觉血淋淋的疼。
在新生营时,有一个内容是在纸上写下大学里要做的最重要的十件事,然后拍照存起来可以回看最初入学时的目标,毕业时再发给学生。
今年回看照片,真令人难过,我写了十条都是毫无特色的通用技能提升或概念模糊不明确的事项,完成度百分之四十,这项列表里居然没有列入我年少的愿望。
现在写成一本书的诺言可能真算半凉了,要不拌个凉菜吧,哈哈。
可是一旦回想过往,其实我应该学习我第一读者身上宝贵的品质的,有自己的想法并默默无闻的倾注努力,愿意分享兴趣所在,也不断改变自己,从未放弃缺少的能力,经过日积月累,达成目标,最终炒出佳肴。
多简单的道理啊,实在不行,就先干啊。
Don’t think too much.Do it!
跑完三公里后写出这篇文章,算是我勇气的第一步,至少知道,这几年我到底错过了什么,其实没什么好怕的,先试试,总得试试的,不然我哪里甘心。
看到很多遍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会把握住这一次现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