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
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你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你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作者: 阅是喵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15:26 被阅读0次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的大家都在不断谈论着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莎士比亚认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大文豪苏轼发愿要“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如今,我们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也开始读各种书,但很多人都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很多书,但是读过就忘了,对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没有什么帮助。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大家们都是骗人的吗?

    当然不是,出现这个问题,是你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关于读书的方法,明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钱穆对朱熹在学术造诣上的评价颇高,说: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之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

    足见关于如何做学问和读书,朱熹可谓颇有心得,他教导学生如何读书做学问的内容,由他亲传的弟子汇编成《朱子读书法》一书,其中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广泛、最系统的读书方法,包含了从选书、看书、如何用功、理解到实践运用的整个过程,书中教的方法平易朴实,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学会。徐复观说朱熹是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所以他的读书经验,对人们有永恒的启发。

    关于朱熹讲到的如何读书的方法,以下结合经验总结了几个实用的方法,希望对你的读书有所帮助和启发。


    掌握读书学习的底层逻辑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一种规律都有自己的关键。掌握了这个关键并严格遵守,做的事虽然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但做这件事的目的已经有了质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底层逻辑。学习任何事物,都要了解并掌握其底层逻辑,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台湾学者欧丽娟曾说过,之所以你读过的书都不记得了,是因为你所读的内容不在你的知识体系中,你并没有真的理解和学到它,那自然就很容易忘记。

    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构建就像是打造一个网络,你学到的知识是一个个的点,有了好的体系结构,这些点之间才能建立起链接,形成稳固的框架,组织成一个有效的网络,这样你新学的知识点才不断能加入这个网络中,形成真正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否则就像是建造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看似精美宏大,实则不堪一击,随时可能泥沙俱下、轰然倒塌。

    循序渐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在快餐时代,我们活得异常着急和焦虑。我们从想一天看完一本书,到一小时看完一本书,甚至到十多分钟听完一本书,我们“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貌似“读过”很多书,但因为太多了,我们消化不了,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

    欲速是读书的第一大病,读书的功夫是在绵密不间断、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练成的,而不在速度快。读书没有章法、没有顺序、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长、发展的规律,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这样追求速成的方法,庄稼不但没有长得更好,反而都死光光了。相信我们都不会让一个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小朋友去跑步,这些都是简单明了的道理,怎么到读书上,我们就忘记了呢?

    读书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阅读适合自己的书。如果一个人,不怎么了解历史,也没有国学和阅读古文的常识,听到别人说《史记》是本不得不读的好书,就跟风去读,恐怕最终书读不完,也体悟不到这为什么是一本好书。

    读书就要先看那些清楚明白、容易懂的,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增加难度;当你把一本典籍真的读懂真的读熟、读懂了,再看其他书也就容易了,你也就能更好地消化其中的知识,正所谓: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泛泛地读书,就成了靠堆砌书来显示自己的广博,放下书卷,自己还是茫然无知。希望你能专心致志地读一本书,从容求索,深入体味。这样浸润久了,内心安定,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必然会有收获。

    专心勤勉:结硬寨,打呆仗 

    “前辈文人都才思敏捷,却愿意做这个最笨的工夫,现在的人心思愚钝,却妄想投机取巧。”

    曾国藩曾说:“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这个观点与朱熹关于读书做学问的看法可谓不谋而合。我们该如何读书呢?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曾国藩在带领湘军时的心法——“结硬寨,打呆仗”。

    很多人读过的书不记得,大多是读书不仔细,心浮气躁,草草地读完,并没有读到心里去,更没有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含义,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

    而真正的读书,要下死工夫,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全都搞明白了才罢休。读的时候要亲切地体会认识,理解时要分辨得清楚明白,这样读书才能真的使自己受益。当然,如果遇到了实在是理解不了的,也可以暂时先放下,等到思路清晰的时候,再拿出来读,而不是囫囵吞枣般的随便读一读。

    这样在读书的时候专心致志、愿意下苦工夫、“笨”工夫,平心静气踏实讲道理,只是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的眼界。

    切己体察:输入与输出

    “读书不能一味地在纸上寻求义理,需要反过来联系自身推寻探究。读书里的每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我能在什么地方用得到。”

    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广泛学习,仔细求证,谨慎思考,辨别清楚。而想要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必须做输出,努力去践行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这样才能让知识为我所用。否则,很多书你看的时候很high,看完了就过去了,就像风拂过湖面,虽然带来了一点点涟漪,但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

    华盛顿说:“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读书要联系自身实际去体会,用心去验证,亲身践行,想必没有一个人是靠读过一本教你如何游泳的书就学会了游泳吧。当你通过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深刻的体味了书中的道理,能力自然会有所长进。

    朱子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子读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中讲得最亲切有味的,人人都能学会的方法,虽然朴实无华,却可使人终身受用,研究不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你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ne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