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学习了很多知识,却依然不会使用

为什么学习了很多知识,却依然不会使用

作者: 疾风追马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23:14 被阅读15次

电影《后会无期》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讲知识论道理,大家都会说很多,为什么真正要使用的时候却感觉脑子一片空白?到底知识怎么样才能真正转化为指导选择的经验呢?

在毕业之后,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在上下班的路上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周末也会观看很多的教学视频,同时也做了很多笔记,但是一到要用的时候就不记得,笔记上写的也有很多看不懂了,来回反复,浪费了很多时间。经过自己仔细反思,很多情况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1、练习,是掌握知识和通往成功的捷径

在抖音上,有很多用心的各种教程,但是好多热评都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相信大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很多知识我们看起来都觉得很简单,就认为自己已经会了,懒得去动手时间。从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被动学习最高的留存率也只是30%,而实践却可以达到75%。不同的做法就会造成学习成果的不同,哪怕当时你是真的会了,但是因为没有练习,这个知识在我们大脑留存的记忆很浅,很容易就会忘记。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浅显易懂,但是如果自己亲自做起来,可能就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了,每个人的学习路径是不一样的,你会遇到很多错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改正,才能真正的从知识中获取经验。

『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万的小时练习,你就能从平凡变为超凡。虽然一万小时这个数字不是精确的,但是却不能否认大量练习,才是真正能够变强的
原因。大量的练习还会强化我们大脑和身体的习惯,让一切都变得流畅自然。

2、思考,让知识转化为你的骨骼和血肉

大脑如果只记录知识,却不思考,那和一块硬盘有什么区别?应试教育,让我们知道了正确答案就能得分,却很少对知识本身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样是火药,为什么我们国家最先发现,却拿来做烟花,外国人就用来做子弹。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结果我们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分析,举一反三,把它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理解,有时候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3、放慢速度

现在我们所处的信息高速时代,获取知识更加容易,途径更多了,却也让我们更加焦虑,失去了耐心。一个视频没有很快加载出来,我们就觉得烦躁,看到一本书很厚,我们就不想去读了。学习时只关注什么时候能快点学完,这样我就变强了,就能快速升职加薪了。龟兔赛跑,速度有时候并不能决定胜负,慢下来,稳扎稳打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快速的学习,让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对所学的知识完全理解透彻,就又接受新的东西,久而久之,大脑就会疲惫,我们也感觉有些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反而会减慢我们学习知识的速度。劳逸结合,这个最普通最简单的办法,其实才是最好的,这里我推荐使用番茄钟工作法,让我们的大脑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很聪明的,如果过程是痛苦的,记忆是痛苦的,那么大脑就很快会遗忘这些记忆,所以之后学习如果感觉大脑疲惫了,就不要在死记硬背了,因为你的效率会事倍功半。

4、组成系统

当我们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时,学习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小知识点,它是整个知识体系的一个小碎片,就像拼图玩具一样,如果没有拼成一副完整的图像,那么我们的记忆就会觉得零散和复杂,这样如果时间长了不使用,它就会像电脑上的碎片垃圾一样,被我们的大脑给清除掉,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碎片知识也能被高效利用呢?

建议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总结我们学过的知识碎片,通过知识地图来查找哪些还没有完成,让我们知识体系更加的系统和完整。

5、经常复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学习了之后也需要时常复习,加深大脑的印象。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时长复习旧的知识,还有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学习了很多知识,却依然不会使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qo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