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弊病越来越明显。
首先,从审核理念上讲,核准制下证监会选择上市企业主要依赖于企业过往业绩,对企业财务状况有严格的数据指标。实际上这遵循的是从优选择企业上市的思路,监管层意图代替投资者筛选,即父爱主义。但对于证监会核准人员,无论从专业性还是工作精力来看,都是不恰当的。因此,这种思路下的选拔,造成监管者力不从心,投资者抱怨连连。
其次,因为过度注重企业过往业绩还引发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符合上市财务指标(尤其是盈利指标)的公司,一般都属于成熟期的企业,这就造成上市企业过于单一,缺少高成长型企业。同时,企业成熟期过后就是衰退期,所以A股上市企业上市后2年左右业绩开始大幅下滑。有的公司为了维持业绩,频繁开展并购业务,意图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但更多的则流于炒热度、炒概念。
再次,就是过度行政干预的问题。因为证监会在股票发行审核中实行实质性审查,同时还执行着“管价格、调节奏、控规模”的任务,造成实际工作中的朝令夕改,花样百出的窗口指导意见让参与者莫衷一是,难以捉摸。同时,监管层根据股市行情定发行量的举措,人为的造成发行市场的供需失衡。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30529/dfcb4ddb3a9c7a0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