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Me, a name I call myself
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
电影主要取景地在奥地利盐堡(Salzburg),盐堡地处德奥边界,南边是绵延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而北边又一马平川;它的名称大约源自于城市地下丰富的盐矿,但真正让盐堡蜚声的是它的音乐。
电影《音乐之声》以特拉普家庭合唱团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盐堡的家庭女教师玛丽亚在帮特拉普上校看管七个孩子的过程中,用热情与善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同时也与孤身一人的上校之间产生了情愫。后来,二战爆发,一家人翻上阿尔卑斯山麓以逃离纳粹统治。
除了《音乐之声》,盐堡更著名的标签应该是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乡,莫扎特在盐堡粮食胡同9号这幢房子里出生,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光。
我们首先来到了米拉贝尔花园(Mirabellgarten),在电影中玛丽亚和孩子们曾在这儿唱跳Do-Re-Mi。
米拉贝尔花园呈南北走向,环绕米拉贝尔宫(Schloss Mirabell),是由盐堡主教von Raitenau在1606年为其情人和他们的孩子们所建,从北部的玫瑰山入口可以眺望老城区,能看到主教堂的海绿色塔楼和盘踞在山上的城堡,老城区的几大经典建筑尽收眼底。
米拉贝尔花园花园走几何对称的巴洛克风,有好些年代久远的神话雕塑,比如位于花园中央的铜质的飞马喷泉,形象取自于希腊神话中带有双翼的白马(Pegasus),雕塑最初被放置在盐堡主教堂旁边,是在1913年才搬到米拉贝尔花园的。
飞马喷泉位于老城区的心脏地带的主教宫广场(Residenzenplatz)也成了旅游胜地,电影中玛丽亚曾穿过这座广场,并一路演唱I have confidence。
主教宫广场同样由盐堡主教von Raitenau在1587年所建,四面被几座历史建筑所包围,比如东西两面就是新老主教宫,顾名思义,就是当年主教的官邸,如今作为画廊和博物馆对外开放。
站在老主教宫俯视整个广场,对面就是新主教宫著名的钟楼,钟楼内有35只音乐编钟,在1688-1689年间制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再加上当地工匠于1702年打造的铜鼓,如今这套编钟能演奏40来首乐曲,主要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古典音乐作品。
主教宫广场宫殿背后映衬着冬季尚未泛绿的树林和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脉,一切都显得格外安宁。
广场中央是个奢华的巴洛克风格喷泉,底部是四匹骏马,仿若从巨石中奔腾而起,巨石之上侧坐着一位巨人,托举着一块较大的石盘,盘上为三只海豚,海豚上方是第二块略小的石盘,盘上是海之信使Triton,水流便从他手上的海螺壳中喷涌而出。
虽然是冬季,但广场上还是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加上流动的喷泉水流,远处安宁的背景之下好像又多了些鲜活的气息。
广场南边正是在米拉贝尔花园远远望见的主教堂,同样也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教堂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很远,但也是在十七世纪由盐堡主教von Raitenau主导的重建之下才呈现当今的面貌。
教堂立面装饰精美,两侧是海绿色塔楼,中间屋顶上是带弧度的山形墙。教堂有三座铜门,据说分别象征三位女神:信仰,希望和爱。
主教堂我们对宗教意义并不了解,便也仅仅远观了它的恢弘与壮丽。
我们最后去的和《音乐之声》相关的景点是海尔布伦宫(Schloss Hellbrunn),这里有座凉亭,是电影中大女儿约会的地方,并演唱了歌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凉亭海尔布伦也是座巴洛克式的主教夏日行宫,建于1613-1619年间,因为当时仅仅夏日日间在此避暑,而晚间又返回盐堡的主教宫,因此这里不设有卧室。
清泉宫海尔布伦在德语中的本意是清泉,所以和其它历史景点相比,这里更多的是自然景观。
庭院内有机关喷泉,比如室外的石桌石凳,石凳中央设有喷水口,机关开启后就能戏弄访客。“清泉”宫有非常多这样的机关,当然所有的机关喷泉都有一个位置不会被水浇到,那就是主教站或者坐的位置,如今这个位置被导游所占,游客们可以一“享”清泉。
可惜冬季机关喷泉不开放,我们只能作罢。不过虽然是寒冬腊月,但芳草茵茵,蓝天白云,远处是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算是人间胜景。因此也有不少居民或者游客,在草地上小聚一下,小孩子们撒欢儿地奔跑。
清泉宫草地盐堡城市内部也有不少高地,登高望远,便可一览全城风貌。和很多欧洲小城红瓦白墙的俯视印象不相同,盐堡多是黑顶的建筑,配上教堂海绿色的塔楼,有些肃穆的气氛。
与高地相对应的是它的窄巷,充满错落有致的美感。
粮食胡同也有人说《音乐之声》不过在美式“真善美”价值引导下的好莱坞爱情故事,并没有得到奥地利人民的文化认同,但抛开电影不谈,盐堡仍不失为一座历史悠久、美轮美奂的名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