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驯的教训(1)

作者: 山东田夫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19:12 被阅读0次
潘季驯的教训(1)

明嘉靖四十四年七月的一天,佥都御史潘季驯接到朝廷任命他为总理河道,协助工部尚书兼总理河漕朱衡抢险救灾的任命书。因为,黄河又在刘邦的老家习惯性决口了,方圆数百里汪洋一片。-

那么,朝廷为什么让潘季驯干这份差事呢?难道,他是大禹再世,治水高手?不是。潘季驯由进士入仕,虽然宦海浮沉却也官运亨通,但却从没有过治水经历。那为什么选派他呢?很简单,那时候选个好官、选个胜任的官,比现在找个处女都难,所以只能采取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方式。但这次例外,朝廷不是瞎猫,潘季驯更不是死耗子。

潘季驯一上任便以极高的工作热情,极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迅速投身到认真学习,实地勘察,详细制定治河方案的工作中来。很快,治河方案获得通过,决口被堵塞,河道被疏浚,治河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可正在潘季驯准备进一步甩开膀子加油干的时候,噩耗传来:老母辞世。潘季驯只好按制丁忧回籍。

丁忧尚未期满,黄河再一次习惯性地在刘邦的老家决口,潘季驯也再一次接到和上次一样的任命书。潘季驯只好化悲痛为力量,火速赶往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亲率民工5万人,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终于堵塞决口,抢险成功。

潘季驯的教训(1)

虽然再一次化险为夷,但两次堵决黄河决口的残酷现实告诉潘季驯:这么个堵法,只能救了病,但救不了命。流淌了亿万年的黄河,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至中下游地区早已成为地上悬河。但在此之前,治理黄河的方法一向是“分流杀势″。

结果,过分分流不但没有解决河患,反而造成此冲彼淤、靡有定向的严重局面,灾害愈治愈烈。显然,这是“分流杀势″法的致命硬伤。

有鉴于此,潘季驯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构想。所谓“束水攻沙″,就是束水以槽,加快流速,水中泥沙不致于因水流缓慢而沉积。

潘季驯“束水攻沙″的设计

但没想到,现在看来极普通极正常的“束水攻沙″之论,却立即在当时的朝野上下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且不说“束水攻沙″会导致水量陡增,更易引起决口的可能,这想法本身更是有违祖宗定制。有违祖宗定制,便是居心叵测,大逆不道。于是,反对,包括强烈反对的声音便甚嚣尘上。

当然,潘季驯也是有点桀骜不驯的犟脾气的。你反对你的,我照样干我的。但事不凑巧。因为束水后水急流大,一艘施工船沉没,造成了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这下子,潘季驯百口莫辩,只好乖乖地接受被撤销内外一切职务、遣返原籍的处理决定。

万历四年八月,黄河再再一次在刘邦的老家习惯性决口。此时,明朝的大能人张居正正在内阁"居正″。面对说的比唱的好听的满朝文武,张居正一个也看不上眼。他心仪的人,还是潘季驯。于是,潘季驯第三次接到了同样内容的任命书。(未完待续)

(向德华群主致谢!)

相关文章

  • 潘季驯的教训(1)

    明嘉靖四十四年七月的一天,佥都御史潘季驯接到朝廷任命他为总理河道,协助工部尚书兼总理河漕朱衡抢险救灾的任命书。因为...

  • 潘季驯的教训(3)

    潘季驯一生四次治河,前后历经二十七载。他“轺车所至,更数千里″,“日与役夫杂处畚锸苇萧间,沐风雨,裹风霜,″虽历尽...

  • 潘季驯的教训(2)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回,被蛇咬了两次的潘季驯多了个心眼。他跟皇帝叫起了板,讲起了条件。万历皇帝也不...

  • 潘季驯

    潘季驯(公元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二十九岁中进士,入仕途,授九江(今江西...

  • 潘季驯(续一)

    首任河官 潘季驯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时期,宦官专权,国力衰微,水患频繁,民不聊生。 嘉靖四十四年...

  • 外行能干内行活吗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

  • 潘季训治水

    万历年间,黄河大患,河南更是连逢水患,工部特拨二十万两白银,重新启用潘季驯修整河道,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还专门...

  • 驯龙高手――英雄之路

    《驯龙高手》是我候特别喜欢看的一部电影,自从他出了第一季,和第二季时,我都是最先跑进电影院去看的。《驯龙高手》1、...

  • 为梦而生,即便执着

    花了许多时间去得到一些教训,或许还没得到教训也说不定。 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壮丽河山还是桀骜不驯? 看了许多书,...

  • 被湖水吞没的洪泽镇

    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它因黄河夺淮入海而形成,而使它真正成为第四大淡水湖的还是人为原因,那是明万历时期潘季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潘季驯的教训(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fv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