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被严重低估,甚至被忽略不计。
历史上,女子多半无名,冠与个氏而已,至少在我所处的年代,女子嫁到夫家,是要随夫家的姓的,名也简单,大妹二妹什么的,新媳妇嫁在村里,有时“新婶娘”的称呼会伴随她一生。
可在家庭中,旧时代的女子所起的作用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言行更契合中华民族的传承文化。
不管合理或不合理,她们都值得铭记。
推荐文稿:
九洲芳文公益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女夭彦页之编辑鉴语: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中,由不得承认与否,如作首笔下的王李氏这样的女子,是一根根看不见的中流砥柱。
她们的名字被忽略,甚至姓也被安放在夫姓之外,直到并不遥远的半个来世纪前,她们才真正完全地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这让我想起《失踪》中的女主角之一,朱小云,她真不姓朱,就算小云也只是她自己的说法,无从考证,但名字并没有影响到她们在滚滚红尘中卑微却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旧时代里,有太多无名的女子,支撑起了小世界里的半爿天空。
也许我们该用一个专门的词形容她们,“中国式母亲”。
她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隐忍、坚强、不张扬,把家当成唯一守护的神殿,竭尽着看似微薄的力量维护着,无怨无悔。
她们的名字不重要,但一言一行,无时不刻着影响着她们的后辈,哪怕只是几条皱纹和几根白发,缓慢而坚实地成为标杆式的存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传承。
时代在不断变化,文明让男女的地位越来越趋近,性别已不再是讨论与评判的重要标准。
而那些在时光里走过的王李氏们,她们默默付出与无私的牺牲精神,终究是历史洪流中的记忆,被最靠近她们的亲人们铭记。
或许,王李氏式的女人会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被错误地当成不堪的回忆,但,她们会在我们的心中活很久很久。
致敬旧时光里沉默不语的那群体,致敬那些骨子里的血脉亲情,还有,旧时光里纯粹的爱。
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记录了家族里久远的往事,于作者来说,可能只是为了对失忆的惧怕,于读者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我们在义无反顾地前行,我们都不曾丢弃初心,也不会让美好的回忆蒙尘。
感恩作者的精彩分享,九洲芳文公益征文组荣幸推荐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