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一、母亲的原生家庭
母亲自小被她的爷爷奶奶养大,外公外婆老来得子,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动不动就打骂母亲,还不给她读书。母亲的两姐妹忍得了百般虐待,母亲忍不了。一气之下去找她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她嫁人。
日子虽清贫,但她爷爷奶奶都爱她宠她不会虐待她。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着藏着给她。
母亲的奶奶为了帮母亲凑读书的钱,起早贪黑去割荆条卖钱。有一次,割荆条时不小心被荆条刺伤了眼睛,从此落下眼疾。农闲之时,还要忍着眼疾,为母亲缝补衣物,添置鞋裳。
母亲的爷爷年轻时腿受过伤,在母亲读书时,大冬天的每天早晨都要淌着刺骨的河水,忍着腿疼,哆嗦着身子,背母亲渡河。自己亲生父亲不会为自己做的事情,年老的祖父为她做了。
母亲的心里自然打小就只有她的爷爷奶奶,以至于成年嫁人之后,回娘家时,也总是先回她的爷爷奶奶家,顺道去看看她父母双亲。毕竟父母亲是给她生命的人,但也仅此而已。
二、母亲的教育观
母亲在他爷爷奶奶拼力扶持下,勉强读完初中,她的学习很好呢,但没有条件继续攻读高中。为了不让她的爷爷奶奶为难,母亲故意把成绩考的很低,让他们觉得她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读不下去的。
未完成学业,成了母亲心中永远的遗憾。于是呢,对柯亮亮、柯轩轩和柯勇勇三兄妹,母亲是抱了砸锅卖铁都要让他们完成学业的信念。
还好,三兄妹都算比较争气,自打上学起,每次大考小考都名列前茅。每年过年时,三兄妹的奖状可以贴满一面墙。看着子女争气,母亲辛苦着,也开心着。大半辈子以来,似乎从来没有那么扬眉吐气过,每次走出去乡镇上,总有人夸母亲厉害,教养出三个读书成器的孩子。总有人向母亲取经,问她怎么教养三个孩子的。母亲只是笑而不答。
母亲没有刻意去教孩子,真的。只是有一点,无论家中活计有多么繁忙,三个孩子要完成作业的时候,母亲觉不打扰他们。宁愿自己多苦多累一些,也要让孩子们安心学习。
三、勤劳繁忙的母亲
由于自小受她爷爷奶奶的宠爱,母亲不会做饭。嫁人之后,从零开始学起。洗衣、缝补、做饭、砍柴、下地……母亲样样学会了。学会了,便开始了忙里忙外的生活。用她的话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天是在田地里和家里两头转的。
的确如此,父亲常年在外,家中大小事务由母亲操持。农活实在忙不过了,请人帮忙,要么给人出钱,要么母亲再给人还工。
家务活、农活之外,母亲要想方设法安置好三个孩子的吃穿问题。吃的比较容易解决,一日三餐做好就行了。穿的方面可是个大难题,经济条件拮据,一年最多给孩子买两套衣服,可三个孩子就要买六套,只能她自己省着点穿。为了省钱起见,母亲买了缝纫机自己动手去做鞋做衣服。往往是三个孩子一人一双新鞋穿上脚后,最先穿的新鞋的孩子的鞋已经磨破了,又要做新的。经常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熬夜缝制一家老小的新鞋……冬天做棉袄,夏天织毛衣,还要定期给孩子们做新书包……
见母亲这样做,村子里许多妇女也学着自己动手,学着去做。她们会聚在一起,集思广益,看如何能省更多的钱,做出更牢固更好看的衣物。
就这样,母亲一个人,用她的双手,忙农活,忙家务,忙着制作鞋服。一忙就是十几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