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积累不足,心智未开——李笑来《与时间做朋友》。
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被时间送上了成功的彼岸,而有些人非但没能上岸,甚至还被现实的残酷激流冲撞得迷失了方向呢?
答案就在“心智”上。
“心智”这个东西人人与生俱来的,至于它能发挥多大的威力,全看个人后天为它付出的努力,也就是“积累”。这个“积累”是时间的累积效应。举个例子:大学生英语竞赛高频词汇共计2646个,你每天背50个,需要花费大约53天的时间。这53天日你掌握的单词就是你在这53天的“积累”。
当然“积累”也是看你选择的方向的,而你选择方向正确与否取决于你做决定时的“心智水平”。倘若你是正常的“心智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多数没有相关方面的认识,能够有意识进行积累,达到正常“心智水平”的人屈指可数),并且这个决定的难易程度在你可控范围内,那你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否则,你“积累”的方向很可能是错误的,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还不如在原地踏步。举个例子:你在没有摸透股票市场运行规则,也就是不看游戏说明书的情况下赤手空拳走进这场游戏里,你需要有多好的运气才能不把自己赔得连裤衩都不剩?(谈到运气,在没有相匹配实力的情况下,运气不仅起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很有可能让你跌落更深的泥坑里边)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提高自身的“心智水平”,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大量的积累,成功上岸呢?
“积累”。
虽然每个个体当下的心智水平不一,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以做出选择的范围。在这个可以做出选择的范围里,去判断什么是最值得去“积累”的(信息差永远存在,在你还没有具备获取优质信息能力的情况下,先把眼前事做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地基搭建好。就像打游戏升关打怪一样,你所面对的需要“积累”的存在,难度系数会指数增长,但到了那个时候,你已经拥有了与之匹配的能力去挑战它,战胜它。
2. 人生唯一要做的,就是磨练自己的“心”——《心》稻盛和夫
比起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够成功上岸,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从小到大,“心态永远第一位”这句话想必大家已经听得不爱听了。可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长久地拥有良好稳定的心态。最为朴素,甚至幼稚到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很多时候,左右着成败的关键。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纸质书买了一本又一本,线上资源课程多到不记得自己为此消费过,躺在收藏夹,网盘里边吃灰。今天斗志昂扬打了鸡血,一口气跑了3公里,不顾身体实际情况,第二天早上醒来腰酸背痛,走不动路。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人性中的恶劣之处却是共有的。
懒惰、急功近利、骄躁,过度利己等等,这些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总会不可避免地在生活中展现出来。没有欲望,人类是无法生存的。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它们无法消除,而在于它们在我们身上所占有的比例。迫切急需的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心”。我们的“心”纯粹程度如何,“真我”(通俗来说就是真善美)占比有多少。
稻盛和夫所说的“心”,其实就是耳熟能详的心态、心性。为什么他提出终其一生,我们所要做的,或者说人生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就是磨练心性呢?在此引用《基层女性》中的一番比喻做个解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溪流,殊途同归,最终都将引入大海,走向死亡。从某个程度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绝对公平的只有生与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只带来了一个灵魂,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只能带走一个灵魂。
金钱,地位,才能,权力,名望等等其实从未真正属于我们,我们只是这些存在暂时的拥有者,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因此,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灵魂能够修炼得更美好纯粹一点,就是这一生我们所做出的最大成就。
那要怎么磨练我们的“心”呢?
做好眼前的事,谦卑,感激,反省,利他。
其实通过“积累”提高“心智水平”,磨练心性,让灵魂变得更为纯粹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的。
3. 最后,拖延症晚期该怎么解决呢?
相关方面我也看过很多书籍,学习博主分享。但最后我发现,只有三样东西最管用。
1)5分钟法则。任何你当下不想做的事情只要做5分钟就好了,只要5分钟就行。我们大脑中有一块区域负责提高干劲,问题是这个区域是你越刺激它越兴奋,你不刺激它,它永远不会有反应。简单来说,你一直在等待的那个有干劲的时间点是不会到来的,你只有行动了,刺激到这块区域了,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干劲。
2)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无论是直播学习,还是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公主学习法”(适合有表演型人格的“戏精”们),无一例外都是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会跟在你身后用皮鞭督促你前进。
3)清晰的梦想。它是最有效的,但也是最难的。主动学习永远比被动学习来得效果好,来得享受。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梦想足够强烈。那么无论是清晨五点的早起,还是每天十公里的慢跑,其实都不是什么难事。(你的梦想,真的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是什么)
愿,与君共勉,在2022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