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或者工匠精神一词想必很多人都早有耳闻,但对我而言真正理解何为匠人精神,还是在读了秋山利辉先生的《匠人精神》一书后才算是刚刚开始.我本人以工程师为职已逾10年,我在读这本书之前认识中的匠人精神无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样的套话.即便如此,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也难以完全做到.《匠人精神》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匠人精神绝非单单是面对工作的态度,而是一种人生哲学.
秋山先生是”秋山木工”的创始人,以”为客户制作能使用百年或两百年以上的家具”为愿景”. ”秋山木工”自1971年创立,时至今日以来四十余年,已经成为日本匠人精神象征之一.而秋山先生创业初期”如果不能培养出让客户满意,属于21世纪的新工匠,就无法生存”的想法,在他的工房中得到了忠实的体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7668/33c1571fdd65dad2.png)
秋山先生在他创立”秋山木工”的第十三年制定了”匠人须知30条”,这是秋山先生对秋山工房所有学徒的的要求,包含了从打招呼,交流沟通,工作前准备,工作中的思考,工作后的整理,乃至仪容仪表,自我介绍等等各个方面.秋山先生以此要求只要是踏进秋山工房的学徒,无论技术高低,都必须有一流的品格与心性.
“匠人须知30条”全部都是”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的人”这样的形式,这实际上都是为人的基本道理,只是在喧嚣的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忘记了本心.
“匠人须知1: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想想吧,你是多久没有和同事打招呼了?即使有,很多人也不过是一个半死不活的”早”或者”Hello”.”成为一流匠人的第一步,便是要有元气地大声与人打招呼”.连最简单的打招呼都不会的人,如何能够与同事和客户交流,又如何能够赢得顾客信赖?
“匠人须知4:进入作业场所之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得焦躁的人.”
秋山先生说”那些让周围的人变得焦躁的人,多半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不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人,如何能够取悦客户真正关心顾客?现在的很多职场人士,虽然嘴上”为客户服务”说很很好听,但心中却未必就真能站在顾客立场上思考问题.若是无法本着一颗坦诚的心与人交流,能力就无法继续进步,成不了一流人才.
“匠人须知15:进入作业场所之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第4条说的是必须学会站在他人立场思考,而这一条又说必须明白自身立场.在一个组织或是一个企业中,职位有高有底,分工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立场.管理者的立场应该是掌握整体状态,发出正确指令,而不应把视线过多集中在具体事务上;执行者的立场就是准确迅速的执行上级指令同时给予适当的反馈.但是站在企业整体的立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为顾客服务的立场都应该是一致的.不能在不同场合把握不同立场,就无法成为一流人才.
“匠人须知19:进入作业场所之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这里的乐于助人并非仅仅指帮助他人,而是指预先采取行动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帮助,简言之就是不能他人提出需求就采取行动.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专注”,高度集中的看别人做事听别人说话,自然就能够发现对方的需求.一流人才能够在顾客还没想到之前就给予服务,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
“匠人须知22:进入作业场所之前,必须成为能够拥有’自豪’的人.”
自豪代表着自信.能够面对顾客说出”怎么样?很棒吧!”这是何等的自信!秋山先生以此要求他的弟子这也恰恰代表了他的自信.当你费尽心力完成了一件艰巨任务的时候,心中一定充满了自豪感,因为那是凝聚我们的心血代表了我们的最高水平.那么我们有没有过为我们做的工作而自豪?有没有过为我们的职业而自豪?我们有没有为我们的职业凝聚心血?有没有把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在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上?我想很少有人敢说是.学会自豪,才能让顾客放心.
“匠人须知30: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
“秋山木工”的学徒每天完成工作后都要在素描本上写出一天的总结报告,有成功的记录,当然也有失败的记录.等到第二天,一周,一月乃至更长时间之后,就能发现自己的成长.现在很多人确实工作非常勤奋,却从来不知总结不作回顾,所以也就无法成长.回望过去面向将来,我们才能成长.
在讲求效率和快速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妨慢下来,回头望望自己的初心究竟是什么.最后,以秋山先生的”通往一流的道路”与各位读者共勉:
守:全力吸收师傅传授的知识
破:将师傅传授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
离:开创自身新境界.
你在的哪一阶段呢?别着急,无论在哪一阶段,我们都在通往一流的道路上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