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楚风诗歌散文散文古诗词
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作者: 4694b8f96bc2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9:43 被阅读15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这首诗,我真想给陶渊明深深鞠一躬。他是中国文学的奇葩,田园诗歌的千古一人。他开拓了田园诗全新的表现领域,被史学家称为"平淡之宗”

    这有些像现在的某些摄影大家,能够把最普通,甚至人们司空见惯的阿猫阿狗都拍得美轮美奂,这才叫真功夫。

    陶渊明就有这个本领,他的诗我们一看就懂,却会喜欢得狂呼大叫。这一点值得玩味。陶渊明矢志躬耕是一种诗意的、哲学的向往。

    据悉,陶归隐后,和上流社会达观显贵息交绝游了。他的圈子转向下层文人交往密切。农闲时,他们聚在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不懂音韵,却备一张无弦的素琴。每和朋友聚饮,就抱琴相和,人不解其意,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还自嘲:‘’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贫贱”。以此来表现自己坚持归隐的态度。

    我生于农村,小时候在乡下帮父母干过农活。在农村种菜时,我会想起巜锄禾》那首诗,一定是人家在烈日炎炎下,汗滴真的滴进禾下土时,才用诗去见证干农活的艰辛。许多时候,我会想起陶渊明,他"晨兴理荒秽”给庄稼施肥,施的是大粪,臭气熏天的。他还要去锄草,“荷月带锄归”——一肩星月,穿行在齐腰深的茅草里,晚间的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可见一天的劳动对陶渊明来说并非易事,但他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不要因为劳动的艰辛而动摇了归隐的决心。

    那是什么信念支撑他在仕与隐的选择中,不为斗米而折腰,卸掉最后一丝兼济天下的责任,甘愿做一个农夫呢?我想那是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节。与其点头哈腰事奉权贵去靠奉禄过舒坦的日子,不如‘’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还偶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身上,都可以寻到陶渊明的影子。苏轼更是陶渊明的崇拜者,苏轼也是以审美姿态生存于世的典型。在不断被贬谪的后半生,据说他常常在深夜躺在床上读陶渊明的诗,要不是宋代的皇帝惜才不准他解甲归田,他真想扔下乌纱帽去做个隐士。

    这些都是历史。我常常想,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价值。农业文明己经划时代的划上句号了,我们能去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城市不过如此,真的!这是我结束这篇文章时,最后冒出来的一个念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qe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