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敏的这篇文,朋友很早发给我,看了不到一半便弃置,其中观点实在偏执。今日想起来,又仔细看了一遍。
平日最不爱的就是辩论,世界上的事,一没必要辩,二也不屑辩,争个口舌上的高低,总觉得没什么意趣。但她的这篇文,竟然以“唯有抛弃中国文化,中国人才有可能有科学理性,才能向前迈进”结尾,实在让我无法忍受。最不可思议的,竟然还有人点赞支持。
罗军说,现在时代有一个流弊,文化被“知识分子”垄断,这是导致其僵化滞纳的开始,也是时代衰落的一个现象。而事实上,他们只是大大小小的“资料人”,而非“文化人”。
我们总该有最起码的话语珍视感,言语精准、干净、智慧,这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读书之人,应有志有识,前不流于庸俗鄙陋,后不陷于坐井观天。以狭隘的知识面,带着偏执与私欲,写出来的文字纵使迷障得了一时,终不长远。
1
中国文化核心是物质至上,都是围绕物质功利转。中国的名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把徳和外在的物质挂钩,即把功利作为是否厚德的标准,这就是号召大家去追求财富,并以此衡量德的大小,即财越多,德越大。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做校训,证明了中国人的精神俗不可赖,中国人还未走出丛林和蒙昧。 ――关敏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物质至上?从哪里看出来?仅仅凭曲解的“厚德载物”?“物”怎么能够按照西方哲学的“物质”解?古人说“大道之行,厚德生焉”,德而后能容,容天地灵秀,阴阳造化之理。它载的是道,是自然,是万象。
厚德载物,四个字尽得林下风气,其胸襟之广阔,可当作一生明灯。若它仅仅指的是财越多,德越大,这样粗暴浅薄的因果关联,那所谓的文明也太枯白。东西方哲学,指向性本就不同。西方注重客观实体,强调外在引导,所以有了“神”,有了《圣经》。东方更注重自我证悟,从内寻求,它强调的是“道”,是一种理性实践的产物。以不变的概念来串联东西方哲学,不觉得太僵化了么?
无论如何,评论一件事,最基本得了解。用错误的条件,竭力求证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不是真理,只是执念。若一意孤行,不过是画地为牢。
2
孔子的“天何言哉”这句话,就是在否定上帝能说话,就是否定了上帝的万能性。否认上帝就否认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不可避免地要沦落到血腥专制的境地。否定上帝的结果,中国确立了物质高于人的原则,为了所谓的GDP,可以牺牲民命,用“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 ――关敏
真不明白这个作者,她为什么一定要把东西方哲学混成一锅粥?明明是两个不同的思维走向,她扯在一起还不算,竟然二元论头头是道。
“天何言哉”出自《论语》,原文为: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一天孔子说想静静,子贡疑惑问:“这样我们怎么能了解到您的思想呢?”孔子说:“四季轮回,万物生长,天何曾说过什么?”这和老子有些像,圣人行无为之事,传不言之教。无论对话还是书写,再极尽表达,思想内核依旧是无法尽善尽美的,需要自己证悟。“天何言哉”表达的还是自我寻求,不必依赖外物。任何打着真理的名义,直接灌输给我们的概念,追溯起来,都不是我们的东西。
“天何言哉”,首先这句话并非否认上帝,毫无因果关系可言。“为了所谓的GDP,可以牺牲民命”,如果作者只是为了引证这个观点,那中华文化牺牲得未免太不值得。打着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标杆的旗帜,这不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应该做出的事情。依旧是罗军说“道德不是说教别人的标尺,而是衡量自己的良心仪,每个人用来衡量自己的内心,那个‘心’才会慢慢浮现。”
3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又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由于孩子的生活接近于理想的生活,所以圣王喜欢他的人民都像小孩子,因此老子说:“圣人皆孩之。”为了保证人们婴孩一般的幼稚…… ――关敏
“幼稚”,这个词用得太不妥当。厚德如赤子,老子所言无非是“德”,而非“愚”,若用这条来佐证“愚民政策”实在牵强。含德,而生真善美,归于婴儿纯良状态。
圣人皆孩之,以我浅薄之见,圣人常怀悲悯之心,将百姓看做正在成长的孩子,给予信任与善良。“圣人皆孩之”的前文写“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若是愚民,为什么要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文最恨断章取义,为佐证观点,生搬硬套,因私欲蒙了头脑。
4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即:懂的人是不说的;说的人是不懂的,也就是说:说出来的言论都是垃圾。既然语言是垃圾,语法、逻辑和理性就无法产生于中国,中国社会就只好依赖于暴力了。 ――关敏
这个作者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始终排斥东方哲学的自我证悟。过分强调外在客观实体,以西方哲学思维强加,因果推导,最后得出一个偏执性的结论。
每个文化都有生长的环境,个体化与特殊性,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而且,恕我不客气地说,这位作者对中华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与尊重。断章取义地说“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物质至上”,这是极不负责任且荒谬的。
“唯有抛弃中华文化,中国人才可能有科学理性”,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且不论老子“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的先进性,王通的“河汾之学”,其中“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民主法治,又落后西方多少?
何谓中华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先贤的内敛、沉稳、睿智、旷达,哪一样不是文化底蕴?忠、孝、节、义,哪一样不是文化信仰?科学理性,若没有文化修养为奠基,不过是高屋建瓴。此等说弃就弃,当真为之齿冷!
我们总该相信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有些言论,就算风行一时,若出于私欲,不以真善美为基础,注定不得长久。我们只需抱着信仰,安静地看它们像潮水一般,生起、退去。
最后,便以《笑林广记》一则故事结尾吧: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释迦于中。士见,仍移孔子于中。三圣自相谓曰:“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网友评论
讨关敏书
长亭驳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