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契

作者: 牛犁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05:31 被阅读0次
    默 契

    什么是默契?默契是没有任何书面契约和语言承诺的相互认可,是彼此双方心灵上的相通,是一种灵魂上的承诺,是一种不用说不用写的沟通和兑现。

    与默契相反的是须要事先说清楚或写明白的约定,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明契”。与默契一样,现代社会讲究“契约精神”,小到借钱、做生意签合同,大到男婚女嫁都要有一纸“明契”。

    有时候,光有书面的承诺还不够,甚至还得有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和口头表达。比如在婚礼上主持人对男女双方的问话。先是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接着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为妻吗?”,双方的回答当然都是肯定的。

    于是,有人说既然结婚证书都领了,并且也当场宣读过了,这样的问话实在有点多余,这无疑是在照搬照抄“西式婚礼”。既然新郎新娘,男女双方心中早有默契,又何必非要这样“画蛇添足”的表白?

    默 契

    我却认为,这样的问答很有必要。这不仅仅是使隆重的婚礼有一种"仪式感”,更重要的是在宣示一种契约精神,把男女双方内心的默契变为“明契",也是把彼此的心声变成“誓言"。等于为婚姻加上一层保险。

    当然,有人会说,宣过示又怎么样?承诺了又如何?到时候,过不到一起的还不是大有人在。是的,你说的没错。但是事情如果走到了这一步,原因也许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有一点一定是相同的,既彼此双方在内心早已经没有了沟通和默契。当默契没有了,“明契”也就名存实亡,婚姻解体也是早晚的事,在此,对当事的双方,我们很难做出谁是谁非的道德评价。

    默契的特点一定是双方在内心的相通和认可,单方面的认知和想象不是默契。比如朋友家里有急事,你送去5000元钱,朋友认为这笔钱是你送给他用的,不用还;你却认为,这钱是借给他应急用的,事后得还。两个人既没有写契约,也没有口头约定,都认为心中早有默契。可事实并非如此。时间一长,你如果讨要“借款”,怕伤了朋友感情;如果放弃不要,又觉得朋友是在装糊涂,总之,两种结果都会损害彼此关系。

    默 契

    所以我认为,现代社会,包括亲情友情在内,已经进入了“契约社会",人际关系中当然存在各式各样的默契,但真正默契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是可遇不可求的。当我们拿不准对方是否与我们有着某种默契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千万不要想当然。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先小人,后君子,写下或说出口头的约定为好,让内心想象的默契变为双方认可的"明契",更附合现代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默 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eg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