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椿使团】

作者: 陈良心 | 来源:发表于2023-10-30 17:01 被阅读0次

    斌椿 (bīn chūn)使团
    以斌椿为代表的清政府官方欧洲考察团


    斌椿使团是山西襄陵知县斌椿为首席代表,由大清政府恭亲王奕䜣选定的赴欧洲各国的考察团。斌椿使团于1866年3月7日从北京出发,行程历时4个多月,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等11个国家。斌椿使团欧洲之行,实现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中国官方旅游团赴欧洲的先河,为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开启了一扇大门,也为大清帝国的近代化带来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历史背景

    1866年初,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要回国休假,行前他向清政府建议,带几名同文馆学生到英国开开眼界,以培养同英国打交道的人。洋务派人物恭亲王奕䜣,早就想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于是便选定山西襄陵知县、63岁的满人斌椿为首席代表,率团赴欧,名义上是旅游观光,实际上抱着考察西方社会的政治目的。

    考察行程

    1866年3月7日,斌椿率三名同文馆的学生及自己的儿子广英(为照顾其父同行),从北京出发,到上海乘轮船出洋,经过一个月零八天的航程,到达马赛。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等11个国家,历时4个多月。

    所见所闻

    法国马赛是这次考察的第一站。初到马赛,这里高楼耸立,街巷相连,令斌椿等人大为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街市。当晚,斌椿等人被安排在一家酒店的七楼下榻,上上下下的电梯,令他们大为感慨,西方文明的“奇巧”果然名不虚传。第二天,他们坐火车前往巴黎。这是斌椿平生第一次见到并乘坐火车,让他兴奋不已。到达巴黎后,他与人多次谈到乘坐火车的奇妙感觉,当地华侨商人见他如此喜欢火车,特意购买了一个火车模型送给他。结束了17天的法国之行,斌椿一行来到了英国。在赫德的安排下,英国政府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他们。一进伦敦,斌椿便看到了“人烟稠密,楼宇整齐,街道整洁”的景象,他兴致盎然地连续参观了若干地方。在伦敦照相馆,他拍下了生平第一张照片。


    19世纪的法国巴黎街景

    令斌椿最难忘记的是他应邀参加了维多利亚女王专门为中国来访者举办的一次宫廷舞会。1866年5月7日晚,斌椿在译官的引导下,进入白金汉宫,成为进入此地的第一个中国官员。数百级台阶上铺着地毯,两旁摆满了鲜花,灯火照耀,宫廷卫兵列队两侧。斌椿在众官员簇拥之下走进舞厅。舞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大厅之豪华令人称奇。厅的四角仅各种灯就悬挂了上千盏。参加舞会的公爵、侯爵大臣有400余人,加上他们的夫人小姐共800多人。跳舞者袒肩露背,珠光宝气,光彩耀人。随着乐队的演奏,他们翩翩起舞,场面宏大,使斌椿大开眼界。他感慨道:“中华使臣,从未有至外国者,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如此盛景。”第二天,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接见了斌椿一行,斌椿十分感激。他对女王说:“得见伦敦屋宇器具,制造精巧,甚于中国。至一切政事,好处颇多。且蒙君主优待,得以浏览胜景,实为感幸。”斌椿一行在英国逗留的时间长达1个月零7天。在此期间,他们还参观了英国的造船、钢铁、纺织等工业企业,收获颇丰。7月6日,斌椿一行来到瑞典,瑞典专门安排他们游览北极圈内小城,斌椿等人在这里看到了白昼奇观,兴奋得彻夜不眠。而沿途“碧水湾环,山岛罗列,峰回路转”的美景,更令他们心旷神怡。三天后,瑞典国王在自己的别墅接见了斌椿,王妃被斌椿手中一把折扇所吸引。上面是沈凤墀的《采芝图》,王妃观释了扇面的寓意。皇太后得知中国官方旅游团到来后,特意在太后宫召见,以在当地非常珍贵的水果宴招待客人,斌椿受宠若惊,当即吟诗一首,盛赞皇太后:“西池王母住瀛洲,十二珠宫诏许游;怪底红尘飞不到,碧波青嶂护琼楼。”斌椿一行上了赴芬兰、俄罗斯、德国的旅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巴黎歌剧院

    历史意义

    清朝官方旅游团欧洲之行,实现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的历史性突破。他们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德国媒体把斌椿一行称为“中国天使”;荷兰媒体把斌椿参观水利工程后,有感而发所写成的一首七律登载在报纸上,广为传播;在英国,新闻媒体追逐斌椿等人的行踪,它们把报道连同斌椿等人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使报纸的销量大增。有的还单独印制斌椿的照片,广泛散发。一些小商人竟将斌椿等人的照片加印,在大街上高价出售。

    在欧洲游历的三个半月期间,他们共游历了11个国家,而在英国和法国停留的时间最久。使团成员留下了丰富的笔记、日记等文件:斌椿赴欧考察报告《乘槎笔记》,还有《海国胜游草》和《天外归帆草》两部诗集。斌椿的随员张德彝记录欧洲的新生事物《航海述奇》,记载了斌椿使团在欧洲体验到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知识,展示了丰富的“世界现代知识体验”,为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开启了一扇大门,也为大清帝国的近代化带来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争议

    1866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第一次对欧洲进行游历考察。然而,学界关于斌椿之行存在一些争议:

    一、斌椿使团应是中国近代派往西方的第一个考察团而非外交使团;

    二、赫德是斌椿使团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其对斌椿顺利完成欧洲之行起着重要作用;

    三、斌椿之所以被委以重任是清廷内部多方考虑的结果,与斌椿担任赫德中文文案期间的历练和能力提升密不可分;

    四、斌椿的《乘槎笔记》和张德彝的《航海述奇》对西方见闻的记载多是器物,而且内容上前者不及后者详备,这与《乘槎笔记》须“恭呈御览”不无关系;

    五、就使团自身使命的完成情况及其在中西交通史和晚清外交史的地位而言,斌椿之行具有重要意义。


    斌椿与近代中国的第一次赴欧考察

    恭亲王的奏折

    1866年正月初六,年味儿还没有散去,恭亲王奕䜣就递上了一份奏折,奏请同治帝派遣几位官生随同英国人赫德前往外国游历考察。其实早在三年前,刚就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就曾劝说奕䜣,希望总理衙门能派使节出访欧洲。而这次恰逢赫德准备请假半年回英国结婚,他便又提议派人随行。

    奕䜣主持总理衙门已有四年时间,咸丰帝当年批准设立此中央机构,是为了办理日益增加的洋务和外交事务,尤其是与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交涉。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西方各国都盯上了中国这个广袤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纷纷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为侵略做准备。为了便于向清政府施压,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一再催促清政府向西方派遣长驻使节。

    时光倒转,早期的清政府绝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与欧洲进行“外交”。18世纪,中国与欧洲之间还主要是通过西洋航路进行着丝绸、瓷器与茶叶等物品的交流,贸易是东西方世界对话的通用“语言”。然而,工业革命的火苗迅速引燃了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世界秩序与时局很快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运转了近200年的清朝还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传统意识中,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政治“时差”的加大浑然不觉。

    这种“时差”早在1792 年就被英国政府派来的使者马戛尔尼所察觉,那是新兴的殖民霸主英国对中国最初的试探和对自己的展示。然而,清政府并未意识到英国使者这次出使与以往的外国朝贡有着本质的不同,对马戛尔尼一行带来的新发明和新武器也丝毫不感兴趣,权当是“贡品”搁置了起来。按捺不住资本主义扩张需求的英国随后发动了鸦片战争,与中国在战场上进行了正面交锋。赔款、割地、开放口岸、不平等条约……交锋挫败、伤了元气的清政府多少有些清醒了:欧洲列强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中国为天下共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纵观满朝文武,似乎无人通晓欧亚大陆西部的西方诸国详情。即便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也从未亲眼看过西方世界,他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的描述大多引自中外古今的近百种资料。事已至此,也只有派人去一探究竟,“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

    派谁去呢?总理衙门的大多数官员都认为此行是一趟苦差,而派重要官员随一洋人出访又有失大清国体,到了当地难免会引起与西方国家在礼节方面的矛盾。经过再三考虑,恭亲王提议由“老成可靠”的斌椿带队,带领京师同文馆的几位学生随赫德前往欧洲走一遭。

    乘槎赴欧

    斌椿,汉军正白旗人,是总税务司文案,协助赫德处理事务,作为上司的赫德曾评价其“办事敏捷,有才干”。为了让斌椿有更合适的出使身份,清政府赏其三品顶戴,并委以“总理衙门副总办”之职。同时被派的还有斌椿之子广英,以及在京师同文馆学习英文的凤仪、德明(张德彝),学习法文的彦慧。临行前清政府也分别赐予他们六品和七品的顶戴。

    京师同文馆隶属于总理衙门,是恭亲王奕䜣倡始开设的官办外语学校,主要培养外语翻译和洋务人才(如外交译员或顾问),以便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不受人欺蒙”,在当时形势下,可谓“急国家之所急”。

    与这四位年轻新锐相比,63岁的斌椿已经在基层仕途走了很长一段路。这次出访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完全不同的旅行,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任务。此前,中国从未派人出访欧洲国家,这次他作为考察团团长重任在身,不可小觑。

    1866年正月初十,前来总理衙门贺新年的各国公使便得知了斌椿等人要出访的消息,他们纷纷表示赞同并向本国政府报告了此事。正月十九日,斌椿一行前往天津,由大沽口乘船前往上海。二月初七,他们在上海登上了法国“拉布德内”号轮船,南下香港,经短暂停留后又经越南、柬埔寨等国,在二月十八日终于抵达考察欧洲的第一站——法国马赛。

    大开眼界

    到达欧洲后,不止是斌椿,考察团接受过洋务学习的几位年轻人也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新世界冲击着大脑。欧洲城市的繁华令人震撼,马赛城里几乎都是高达六七层的建筑物,“雕栏画槛,高列云霄”,到了夜间,“以煤气燃灯,光明如昼”“街巷相联,市肆灯火,密如繁星”。他们随后乘火车由马赛前往法国的中心城市——巴黎,这还是斌椿平生第一次乘火车,新奇之感可想而知。此时的巴黎正处于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不可遏止的城市扩张中,众多的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考察团的成员们在赫德的下属、法籍中国海关税务司美里登的带领下参观了巴黎的博物馆、花园和街道。

    驻法国的英国、美国、俄国、丹麦等公使得知清朝派使团来到巴黎后,纷纷前来拜会,并为其设晚宴。斌椿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外事培训,对于这样陌生的外交应酬场景多少有些疲于应对。在法国的日子,斌椿迷上了法国戏剧,巴黎安比古剧院的宏伟建筑、布景和演出令他眼界大开,这位大清的官员重拾文人的乐趣,沉浸在欧洲文艺风情之中。

    在结束了17天的法国考察后,斌椿一行又来到英国伦敦,这是考察团欧洲之行的重中之重。在“人烟稠密,楼宇整齐”的伦敦,他们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首届世博会馆址水晶宫、名人蜡像陈列馆以及议会大厦等英国的标志性建筑及场所。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斌椿一行的来访,派出了英国外交大臣克拉伦登伯爵接待斌椿一行。晚上,斌椿参加了由威尔士亲王主持的盛大的宫廷舞会。舞会大厅非常豪华,大厅的四角悬挂有上千盏灯。参加舞会的公爵、侯爵、大臣加上家眷有近千人。跳舞者袒肩露背,珠光宝气,光彩耀人。随着乐队的演奏,大家翩翩起舞,场面宏大,令斌椿终生难忘,他记录到:“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此胜境。”

    第二天,斌椿进入灯火辉煌的白金汉宫,正式面谒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并向女王讲述了亲眼所看到的伦敦的繁华与新奇。此后,在英国政府的安排下,斌椿参观了钢铁厂、造船厂、纺织厂等,随后又前往英国工业发达的英格兰北部,参观了铁轨厂、造针厂、纽扣厂、器具厂等,亲眼目睹了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

    一个多月的英国之行丰富而又繁杂,令斌椿一行目不暇接,而他们的行踪也无时无刻不被西方媒体所关注。在他们出发时,西方各国新闻报纸就已刊登中国使臣将至的消息了。

    随后,他们又启程前往荷兰、丹麦。荷兰的水渠灌溉和围海造地等农田水利工程引起了斌椿的兴趣,他发现这些工程虽与大清的农耕场景颇有些相似,但却非常精妙。在短暂的驻足后,他们随即前往北欧的瑞典,在瑞典政府的安排下参观了距离北极最近的小城,亲眼目睹了极昼奇观,兴奋得彻夜难眠。在斯德哥尔摩受到了瑞典国王和太后的接见后,考察团又前往芬兰,然后进入俄国,再乘火车到达普鲁士(今德国北部地区)、比利时等国。农历四月十九日,斌椿一行启程回国。

    回国后,斌椿将所见所闻著成《乘槎笔记》,书中详细记录了此次游历的十余个欧洲国家的情况,完成了恭亲王交代的记录沿途山川形势、风土人情的任务。同时还著有《海国胜游草》和《天外归帆草》两部诗集。通过斌椿的记录,马赛的煤气灯、电梯、自来水,里昂的火轮法织布,巴黎的自行车、火轮法造钱、有线电报,伦敦的蒸汽机、照相机,曼彻斯特的纺织厂,荷兰的抽水机,瑞典的显微镜,普鲁士的火轮法大锤等工业革命的产物首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里。而同去的京师同文馆学生张德彝也完成了《航海述奇》一书,对欧洲的工业成果和新兴科技,乃至政治制度进行了细致的记录。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向国人介绍了一个真实的西方世界和欧洲的工业化进程。相比西方的进步,已经封闭很久的中国是时候“开眼看世界”了。

    在伦敦的照相馆,斌椿拍下了平生第一张照片,那也是西方世界迎来的第一位中国官方使者的面孔。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尽管技术和制度的优越使得西方拥有了先发优势,但面对内忧外患,一部分中国人已经开始“急图补救,以变法自强” 。

    就在斌椿一行登上法国轮船“拉布德内”号准备出发时,创办于 1850 年、在中国有很大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发表评论:“随同赫德前往欧洲的使团,或者更恰当地说,一个考察团,不论按其组成还是按其所接受的指示来看,都是开明思想在逐渐然而却肯定发展的明证。”虽然斌椿之行并非正式的出使,却为不久后派出驻外使节、尝试融入世界新体系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本文选自《地图》2016年第六期


    斌椿: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斌椿,满族旗人,曾任山西和江西知县,后因恒祺和文祥的介绍,成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文案(秘书)。他是中国第一个跨出国门的官员,也是最早被英国女王非正式接见的中国官员。斌椿还是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清朝被欧洲列强的大炮轰开了国门后,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渐渐的欧洲面孔在中国越来越多。按道理讲外国驻华使节纷至沓来,中西融合速度加快,但道光皇帝还是闹出了笑话:“英吉利与伊犁有无旱路可通?”可见清政府对你的对手无知到什么程度!至同治年间还没有一个清朝官员正式的出访过欧洲。

    不仅清朝,汉时通西域做生意也是只到西亚,唐玄奘取经去的印度,明朝郑和到达亚洲、非洲,远未及欧罗巴。对于那片大陆,只有蒙古铁骑踏上过,但那绝非是出访,而是杀戮与征服。

    1866年,时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向清政府申请回国结婚被准许后,随即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清廷派官员一同去欧洲诸国考察。此类建议赫德上奏过多次,既然不能闭关锁国,索性就打开国门去到先进的西方了解那里发生的一切,对大清百利而无一害。

    清廷此时正大兴洋务运动,对待西方的态度很尴尬:一方面被西方“奇巧”折服,另一方面却放不下天朝上国的脸面。赫德此时提出的建议,慈禧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而是先征询各位大臣意见。
    恭亲王奕䜣脑子比较超前,一直主张派员出国走走看看,欧洲人可以来中国,中国人何不能去欧洲呢?特别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内部没有熟悉西方的官员,这总归是被动的事,因此对赫德的提议投了赞成票。

    慈禧将派员考察之事委派奕䜣酌办。奕䜣领懿旨后,他分析选好考察团团长是关键。慎重考虑后,他制定了三个硬性标准来挑选团长人选。

    第一,必须为根正苗红的旗人,人品可靠。
    第二,知书达理,出访国外不能给大清丢人。
    第三,脑子要灵光,遇到事情能够随机应变。

    奕䜣把这个事情想简单了,指派的官员都纷纷畏难,一听说去异邦,头也晕了,腰也酸了,连腿都抽筋了,无人应承。官员们心里面怎么想的,奕䜣很清楚,无非就是去往异邦礼节体制均不通,并无效仿先例,唯恐出错,宁可不去。

    赫德是个中国通,他深知中国人死要面子的习性,出主意说我们不以正式出访的目的去,而是观光考察,表面上是感受与东方迥异的西方文明的官方旅游团,实质上却是借出访机会学习考察。所以,不必拘礼。

    经过初试和复试,最终选了一个看起来还算符合标准旗人,斌椿。

    不过他是个年逾花甲的老头。

    家里人听说他要远涉重洋去往蛮夷之国,纷纷劝阻他三思而后行。为了说服斌椿,他们甚至举出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困贝加尔湖二十多年的悲惨例子。但斌椿却意志坚定,他心里真实想法是:“吾乃朝廷官派,名正言顺的西来东土第一人。”这个机遇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你们等着我胜利归来的消息吧!

    斌椿携三位京师同文馆的优秀学生在赫德的陪同下从上海乘轮船启程,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
    刚上岸,斌椿一行就被高大雄伟的异国建筑震惊了,整齐的街道,彬彬有礼的大鼻子法国人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浪漫国度的主人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东方客人,邀请斌椿一行参观当地的教堂、学校、工厂等等。马赛记者24小时跟随中国官方考察团,询问他们对马赛的印象,吃住是否习惯,甚至建议斌椿找一名马赛女郎共度良宵。

    一群留着长辫子的东方人登上了当地媒体的头版头条,报纸因此脱销。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他们的穿着、长相和行为,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刺激。
    在巴黎参观了凡尔赛宫凯旋门,迷人的夜色让斌椿那颗已垂垂老矣的心脏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离开法国后,斌椿进入了赫德的祖国英吉利。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伦敦比法国更为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生意人,蒸汽机、火车、电报、显微镜、轮船、高炉、枪械、近代机器工厂等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充斥在斌椿一行的眼睛里,目不暇接。接待人员特意送了斌椿一个火车模型留作纪念。

    令斌椿没有想到的是,赫德工作做得极其到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破天荒的接见了斌椿,他也成为英国女王第一次非正式接见的中国官员。

    维多利亚为清朝客人举办了盛大的欢迎舞会,斌椿第一次见到了袒胸露背的西洋女子,兴奋和惊愕写在了那张长满皱纹的脸上,他心里暗自得意:“此次西行真乃开眼看世界,此生无憾!”

    斌椿还在英国接待人员的建议下,拍了人生第一张照片。

    有一天早茶,斌椿在翻译的帮助下阅读英国报纸,他发现英语句子之间由小蝌蚪和小圆圈等符号隔开。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连忙问翻译人员其中奥秘。翻译介绍说这些符号叫做标点,是用来分隔句子和表示语气只用,类似汉语中的句读。

    斌椿是个读书人,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何处句读都是靠揣摩,极易发生误解。他觉得英国人这个发明很好,统一了阅读标准,避免了因不了解文章含义胡乱句读的错误,他决定将这一重大发现回国后禀报天子。从英国一路北上,斌椿游历考察了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瑞典、芬兰、沙俄、普鲁士等国,深入考察当地经济政治民俗文化等,边走边记,走完一圈历时将近四个月。

    回国之后,斌椿将西方诸国游历成书《乘槎笔记》共朝廷参考。
    实话讲,由于眼界和知识所限,斌椿之行并未给清廷带来思想上的变化,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引入了标点符号的概念。他在书中更多的是描绘了西方浮世绘,对于奇巧科技略略带过,并未注明详细原理。

    尽管如此,斌椿也是中国第一位官派出国考察的官员,虽然从结果看旅游的性质更甚,但意义非凡。中国人渐渐觉得英法诸国与越南朝鲜等藩属国不同,世界原来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游历诗歌

    《四月二十三日英国君主请赴宴舞宫饮宴》
    玉阶仙仗列千官,
    满砌名花七宝栏;
    夜半金炉添兽炭,
    琼楼高处不胜寒。

    《四月二十三日英国君主请赴宴舞宫饮宴》
    长裾窄袖羽衣轻,
    宝串围胸照眼明;
    曲奏霓裳同按拍,
    鸾歌凤舞到蓬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斌椿使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kbidtx.html